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本月訪中時,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大範圍的經貿脫鉤,中美雙方近期高層官員頻頻會晤,似乎想穩住雙方關係,不過從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看來,中美脫鉤似乎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今年上半年美國的最大進口國將是墨西哥,緊追在後的是加拿大,中國則僅排在第3位,這也是近15年來,中國首次從美國最大進口國的位置跌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美國今年1~5月從中國進口的金額為1690億美元,佔其進口總額的13.4%,比去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而從產品種類來看,包括日用品、電器等多種中國産品的進口量均呈現衰退,尤其半導體的進口額直接腰斬砍半。
同期,美國從墨西哥的進口達到195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加拿大也以1760億美元超越中國,排在第二。除了墨西哥和加拿大外,美國自東盟國家的進口顯著成長,達到1240億美元,創下美國自東盟進口的歷史次高,和10年前相比增加了一倍。
《日經新聞》報導指出,中國自2009年超越加拿大成為美國的最大進口國後,15年首次失去這個地位。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產品憑藉低廉的價格以及供應鏈的群聚效應,在美國進口中所佔的份額上升至20%左右。
然而,隨著川普上台,美中經貿關係開始發生變化,拜登政府延續了川普的關稅政策,更以經濟安全為由,在半導體和5G通信設備等關鍵領域,要求供應鏈必須與中國劃清界線。
許多企業紛紛將生產線遷出中國,移往東南亞和印度,這些因素都促成了美國自中國的進口額節節下滑。美國擺脫對中國的經貿依賴後,雖然失去了便宜的中國製產品,但是華盛頓兩黨一致對此表達高度支持,將供應鏈轉回國內或是部署在友好國家,已經成為華盛頓共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中國方面,則是藉著對東盟國家出口的增長,來彌補出口到美國減少的損失。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增加,可能源自於中國企業「洗產地」的行為,讓產品到東盟國家過水後,再銷售往美國或其他地區。
《日經新聞》最後結論,出口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成長引擎,若除了美國之外,有越來越多國家降低對中國進口的依賴,中國將必須加速推動內需的增長,提高生產率扭轉少子化現象,來作為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