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葉倫訪中穩定關係 仍難擋局部脫鉤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過去4天訪問中國,傳達華府無意推動全面經濟脫鉤。但華爾街日報分析,兩國經濟局部脫鉤勢不可擋。(圖/翻攝自新華社)
中央社-2023-07-11 08:57:28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0日專電)美國財政部長葉倫過去4天訪問中國,傳達華府無意推動全面經濟脫鉤。但華爾街日報分析,兩國經濟局部脫鉤勢不可擋,中國經濟意外疲弱可能使華府鷹派人士氣燄高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篇專欄文章以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安全困境」描述美中面臨的風險:一國以增加軍費等作為強化自身安全,有時反而損害長期安全,因為競爭對手認定這個國家正在備戰,因而採取反制措施。

將此概念套用在經濟上:全球兩大經濟體日益擔心武裝衝突無可避免,開始拆解交織已久的科技與貿易供應鏈。隨著時間過去,兩國經濟與民間交流弱化,各自首府的安全鷹派人士影響力提升。脫鉤的經濟影響最終以不同方式損害兩國成長,助長民粹主義政治風氣,管理突發危機變得更加困難。

美中關係近年因台灣、俄烏戰爭、中國偵察氣球闖入美國領空等議題而惡化,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訪問北京後,葉倫(Janet Yellen)此行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財政部長劉昆等官員,兩國高層溝通逐步重上軌道。

葉倫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9日播出的節目上說:「我的目的是確保我們不從事連串無意間升高緊張、損害彼此整體經濟關係的行動。」

專欄文章寫道,美中經濟仍深度交融,但雙邊關係不穩對供應鏈的影響顯著。從蘋果公司(Apple)將部分產線從中國移往印度可見,「去風險」(de-risking)不只是政治人物推動,大型企業也如此。

數據供應商CEIC資料顯示,今年3月,中國占美國整體貨品進口比例跌破12%,如不計2020年3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時期,是2005年以來最低值。這項數據在2018年還超過20%。相較之下,台灣與越南占美國進口比例同期倍增至約6%。

此外,美國經濟出乎意料堅韌,中國疫後復甦遠比預期疲弱,華府鷹派人士可能認為美國經濟占上風而推動更多對中國的限制措施,如外傳研議中的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管制。

葉倫訪問北京前,中方宣布對科技與防衛應用廣泛的鎵、鍺及30多種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反制美方箝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意味濃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中國這波出口管制可能僅具象徵意義,部分原因在於美國有其他供應與加工來源,包括盟友日本。中國或許能以強迫貨品轉運拉高美國用戶成本,但限制商品化物品貿易流一般來說非常難,俄烏戰爭後西方制裁難以限制俄羅斯原油出口就是例證。

文末寫道,樂觀來看,葉倫訪問中國彰顯美中高層官員更直接接觸是雙邊關係的必要潤滑劑,「但終究可能需要南海或台海突發事件,才能讓兩國首府人士注意到關係進一步惡化的真正缺點」。(編輯:張芷瑄)1120711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