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布魯塞爾18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去年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歐洲掀起一波增加軍費潮,美國希望歐洲將增加的國防預算用於採購美製裝備,然而歐洲國家領袖盼的是嘉惠本地國防產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指出,每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時,華府於公開場合會向歐洲各國領袖喊話增加國防預算,私底下要歐洲各國將新增軍費用於購買美國武器的信號也同樣再清楚不過。
華府數十年如一日「循循善誘」不可謂無效。雖然大多數歐盟國家仍沒達標北約要求國防經費在GDP占比為2%,但仍呈現國防支出連8年穩定成長的態勢。歐洲各國2022年國防開支增加13%至3450億美元,已較10年前高出1/3,這其中大部分要拜俄國侵烏所賜。
歐洲各國軍費確在增加,如今大西洋兩岸的問題是錢要往哪流。華府想確保國防支出已然一半購買美國裝備的歐洲各國不致突然回頭找自家軍工企業,然而部分歐洲領袖卻希望「自立自強」。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負責歐洲、俄國及歐亞計畫的主任柏格曼(Max Bergmann)說:「傳統上,對歐洲要調整防衛政策(捨棄依賴美國改走自主)的看法可回溯至近30年前,歐盟防衛何去何從、會否與北約脫鉤、對美國軍工業衝擊如何等相關討論一直都有。」
目前歐盟內部的爭執點在於新的歐盟國防政策應否只惠及歐盟的企業;力主應嘉惠自身者是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同屬法國籍的歐盟內部市場事務執委布勒東(Thierry Breton)。
然而問題在於歐洲的軍工業能否支撐得起這種雄心壯志,畢竟歐洲想走戰略自主得先面臨歐洲在軍火上仍極為仰賴美國的現實。
歐洲軍工業的技術固然首屈一指,從法國飆風(Rafale)戰機、德國豹式(Leopard)坦克俱為代表,但美國軍工業在量能規模乃至技術創新等領域,對很多歐洲買主仍頗具吸引力。
最典型例子非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的F-35匿蹤戰機莫屬,這款戰機仍令北約各國趨之若鶩,另外各類單兵肩射武器與砲彈等,歐洲自家的產能無法應付突增的需求。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一份報告更指出俄國侵烏後,歐洲各國都希望「武器進口能更快、更多」。(譯者:陳亦偉)1120619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