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封鎖措施解除,但中國經濟仍不見起色,經濟放緩下,個人和公司都在節儉支出,不過外媒報導指出,全球消費品牌想要穩固中國市場,還有另一件需要擔憂的事情,即是越來越多中國買家轉向購買本土品牌,使得外國品牌更難立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5年前,中國消費市場仍被外國品牌所主導,本土品牌則受到品質低劣和營銷不利阻礙,在競爭中舉步維艱。但如今,許多中國品台在網路市場、購物區及商店貨架上大行其道,無論品質、設計或銷售技巧都獲得提升,同時靈活地迎合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口味。
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本土品牌快速適應直播銷售,並利用名人影響力,以及短影音來進行銷售。中國商家還為消費者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從適合中國人皮膚的眼影到人參牙膏,再到奧運金牌得主李寧品牌的一雙高達200美元運動鞋。
愛迪達(Adidas)、寶潔(P&G)及萊雅(L’Oréal)的全球銷售額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如今卻為了應對中國競爭對手加強銷售策略,如促進數位銷售管道,並設計融入中國文化的產品。
顧問業者貝恩上海合夥人James Yang表示,「只把品牌帶到這兒並開店是不夠的。現在必須要為賺錢而努力。」
中國依然具有龐大吸引力,2030年前預料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消費者市場,估計2026年支出就會達到5.4兆美元。
報導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停滯,消費者變得更加節儉,在購物時也越來越傾向國貨,部分原因是受美中緊張關係激發的國族主義影響。另一方面,他們也認為中國製品的品質現在與西方品牌差不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名32歲深圳女性表示,十年前她喜歡使用Nike、Converse All-Star的運動鞋和萊雅的化妝品,理由是品質好、設計佳與品牌收藏,如今他從鞋子到防曬乳都是中國品牌,理由是品質和國外品牌一樣好。
報導指出,中國購物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年輕消費者所推動,而他們對於傳統文化更感興趣,且對新品牌的態度也越來越開放,更願意接受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