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戰/漁電共生小辭典

▲漁電共生是政府綠能政策主要的推行重點,但也引發正反雙方爭論。(圖/取自經濟部官網)
記者蔡姍伶/專題報導-2023-05-25 10:00:00
1. 什麼是漁電共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漁電共生是一種太陽能光電形式,以土地複合利用為主軸,講究以現有養殖漁業為基礎,有條件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施,既可維持養殖生產,同時又達成潔淨能源目的。主要是台灣政府規劃要在2025年達成太陽光電20GW(百萬瓩)的設置目標,須透過土地有效整合利用方能如期建置完成;而台灣西南部日照時間充足,加上擁有廣闊的露天魚塭,便發展出「漁電共生」的發電模式,在「漁業為本、綠電加值」的基礎上,搭配合適的中央法規,通過審核後開發。



既然名為共生,若以此類名義進行開發,就須有養殖事實,否則依法應撤銷光電執照。依照農委會委水試所試驗結果,在法定40%(戶外地面型)的設施屏蔽下,維持原產量70%應無問題,也能有效調節魚塭溫度,減少氣候損失,讓生產更加穩定。

在台灣漁農地區,有時地主和養殖戶並不是同一人,為了避免光電的進駐,造成漁戶被驅逐的現象(因為前者租金收益較高),所以現行法規也要求讓養殖戶優先承租,業者、地主、養殖戶皆同意才能設置,案場設計也都須與養殖戶溝通,並避免突然變更養殖物種。

3. 漁電共生有哪些爭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漁民、養殖戶對光電並不熟悉,聽到「電」、「電板」,難免擔心現有養殖生態受到影響,或是害怕清洗太陽能板的過程會使用化學藥劑。然而,現在太陽能的技術已相當成熟,材料製造不斷進步,清洗方式也規定只能用清水,所以在合法、依規的情況下,理應不會傷害土地或魚塭。

不過,新產業在推動初始,政策、法規、審核易有不周之處,讓不法業者有機可乘,加上光電有一定規模的利益,糾紛多了、時間久了,難免形成民眾惡感,甚至漸漸污名化,需要政府更多納管,強化考核機制,層層把關,才能得到民眾認同,為再生能源建立正當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