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醫療4/台灣產業鏈完整 「新應用模式」是機會也是挑戰

▲在全球遠端醫療成長浪潮下,台灣並未缺席,但究竟能否把握優勢異軍突起,接軌國際創造新商機呢?(圖/擷取自Pixabay)
記者許家禎、鄭妤安/台北報導-2023-05-20 10:00:00
隨著全球物聯網、雲端技術高速進展下,遠端醫療不僅在疫情期間,被推上史無前例的應用高峰,甚至可能也將成為疫後新常態。當遠端醫療站上醫界舞台中心,不免也讓人好奇台灣在此領域的發展現況如何?挑戰與機會又在哪?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曾就國內相關法規改變歷程表示,「台灣遠端醫療的起步不算晚,但進步慢」,在這一波成長浪潮下,台灣並未缺席,但究竟能否把握優勢異軍突起,接軌國際創造新商機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產業落後國際?專家曝兩大關鍵優勢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協會(TAIDHA)曾指出,全球半導體目前每年商機約達5000多億美金,而大健康產業商機預估在2030年竟可達15兆美金。TAIDHA副理事長、醫聯網董事長王欽堂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揭露台灣產業現況,他表示,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健保資料庫,卻無法在完備的法規,以及確保個資安全的情況下,研發商品並加以應用,稍稍可惜。「可理解任何要改變現有健康照護的模式或醫療過程,都需要有法源依據,但事實上,產業界與醫界跨界溝通著實不易,畢竟一個講商機、一個講公益。」

全球遠端醫療市場快速成長,資通訊技術開創多元醫療服務的未來指日可待,「台灣在ICT產業稱霸全球超過20年,醫療水平與美國、日本不相上下,這些優勢都奠定台灣發展遠端醫療的基礎。」王欽堂提到,像是廣達、華碩、英業達、宏碁以及研華等電子五哥,在傳統、新興智慧、AI醫材與醫療物聯網等領域著墨多年,產業鏈相當完整,而電信廠商如中華電信、台哥大與遠傳在基礎建設上也扮演關鍵要角。

▲華碩等電子五哥,在傳統、新興智慧、AI醫材,以及醫療物聯網等領域著墨多年,產業鏈完整。(圖/華碩提供)
遠端醫療常態化 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遠端醫療串連健康照護各個環節,其中,民眾對於醫材的適用性無疑是遠端醫療走入常態的關鍵因素,工研院服科中心組長黃素珍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輕量化醫材」的技術發展以及「醫材租賃」的新應用模式是台灣產業的挑戰也是機會。

挑戰在於,醫材開發本就需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待開發後,還需進行臨床驗證,並在取證後才可進一步推廣使用,加總起來動輒4、5年;而機會則是,輕量化醫材因使用容易,將成為產業上的一大商機,未來也將日漸普及,部分民眾對於醫材的需求僅止於急性後期的照護,因此開發輕量化醫材後的推廣,不必遵循傳統式賣斷買斷,可發展一套租賃新模式。

工研院作為國際級應用機構,曾開發的遠端醫療輕量化醫材包括「手持式超音波」,將傳統大型超音波縮小至手機大小,可用於皮膚淺層、血管掃描、腹部超音波等,另外還有具備AI分析的「手持式眼底鏡」,除了可精準判讀糖尿病眼底病變外,還可協助診斷細微病變,避免病患錯失黃金治療期,上述兩項醫材皆已技轉給國內廠商。除此之外,榮獲2020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慢性傷口智慧照護」系統,可透過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辨識傷口大小、深度與組織情形,不僅縮短醫護人員作業時間,也可即時上傳至系統,讓遠端醫生立即掌握病患資訊。

▲「慢性傷口智慧照護」系統可透過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辨識傷口大小、深度與組織情形。(圖/工研院提供)
在科技高速發展下,新型態的智慧醫療與看診模式已然成為趨勢,而從醫院端的學習與接受、法規上的調整,再到技術發展與推廣,種種高牆都得一一擊破,才能成功增進社會福祉,同時也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台灣遠端醫療發展」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