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兩週後爆量出現?「對台影響」曝:最快5月底會有1顆

▲美國GFS模式14天後的預測,竟出現多個低壓帶發展,形成颱風排排站的現象。(圖/天氣風險 WeatherRisk)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2023-05-18 16:52:17
梅雨季都還沒有感覺,颱風就先瘋狂報到?天氣風險公司昨(17)日在臉書粉專分享,美國GFS模式14天後的預測「梅雨不見了」,換成颱風排排站,並貼出台灣南方海面有許多低壓環流正在發展。對此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目前確實觀測到南方洋面上有熱帶雲系發展,不過就算要成為颱風,最快也要等到5月底,且變數極大,至於美國模式的預測,則是因為太平洋高壓勢力退得太快,但時間都還很長,不用過度關心,反而是「典型梅雨」可能會更晚報到,台灣缺水的情況暫時無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颱風排排站」的觀測圖,天氣風險公司回應,未來南方洋面上逐漸有些「低壓系統」發展跡象,但目前來看對台灣沒有直接的威脅,且14天後的預測變動極大,「就當作看看就好」,不過這樣的低壓系統若順利發展,5月底前台灣附近就比較難有典型梅雨鋒面的環境建立,未來值得持續觀察。

賈新興指出,由於台灣東邊的太平洋高壓勢力退縮快速,加上未來西南季風環境建立,導致西南風「衝過頭」,南海就變為「大低壓帶」,所以美國模式在長期的預測上,才會出現多個低壓系統在發展,有如颱風排排站的現象,不過現階段真的要有颱風出現,最快也要等到5/27至6月初才有可能,整體變數還很大。

氣象局則強調,超過一週的氣候預測變動大,且像颱風這種熱帶系統,觀測上誤差本來就會比較大。目前無法確認未來14天後的大氣確切環境和降雨的情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台灣東邊的太平洋高壓勢力退縮快速,無法在台灣附近與無法在台灣附近與西南季風產生滯留。(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賈新興補充說明,在梅雨季,台灣要出現較長、較多的雨量,需要西南季風與太平洋高壓勢力在台灣附近對峙、滯留,但現在太平洋高壓退縮明顯,進而導致「真正的梅雨」都尚未出現,若情況持續維持,今年可能要在6/9,環境才有利梅雨發展,比起歷年大約5/16至5/20,今年恐創下典型梅雨鋒面最晚建立的情況。

賈新興提及,現在擔心颱風或希望颱風補水庫都還太早,往年在6月,台灣都會有1至2顆颱風,且大多是梅雨影響結束後才開始生成,今年的狀況較值得關注的是,究竟真正能帶來較多雨量的梅雨何時才會開始?持續時間多長?這將直接關係到台灣水庫的水情,也是各界較需留意的議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