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賴清德的「務實」台獨 是放棄理想還是早就知道不可能?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出席政大座談會,與學生面對面對談,重申他的務實台獨立場。(圖/記者林調遜攝,2023.05.16)
記者何哲欣/特稿-2023-05-17 10:34:58
將代表民進黨參選2024總統大選的副總統賴清德,昨出席政大學生會、學生議會與《NOWnews今日新聞》合辦的論壇,學生不斷追問賴清德的兩岸政策與立場,賴清德先更正學生,他不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是「台獨工作者」,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再宣布台獨,台獨指的是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但這些回答,都已是常識,看不出賴清德對兩岸政策,有更獨到的見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或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自1996年就能直選自己的總統,有自己的政府,這是客觀的事實,所以當然不必再宣布獨立。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需要更改國名?國名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若多數民眾共識國名是中華民國,那英文國名是要稱ROC、或是Taiwan?參與奧運要叫中華台北還是台灣隊?

若明知中華民國或是ROC,在國際上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混淆,為什麼不改名?既然不改國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跟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有什麼不同?難怪昨天網友聽完賴清德的發言,會認為跟國民黨的立場差不了太多。畢竟中華民國(或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海峽兩岸互不隸屬,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些都是基本的常識,本來就不需要爭辯。

但賴清德當然不這麼認為。再被學生問到,兩岸政策與其他政黨有什麼不同?賴清德說,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兩岸多交流、多溝通是好事,但國民黨的前提是九二共識,放在一中框架下,無法維護主權,這跟民進黨主張不同。賴也說,兩岸要交流、維護和平,「台灣可以做的、應該做的其實都做了」,目前兩岸情勢變化的責任不在台灣,是在中國,無法交流合作,其實是因為中國本身的選擇。

兩岸要溝通,必須對等。但怎樣叫對等?若兩岸、兩政府、兩區(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不是對等,必須國與國才是對等,這樣的兩國論論述,是否可以爭取更多國際支持、甚至美國支持,或者終究還是只能在台灣內部自己講?賴清德也說,務實是要維護台灣民主憲政體制,但兩國論是否可以不再受《憲法》拘束?務實台獨與《憲法》,兩者沒有衝突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何況,賴清德說「該做的都做了」,是承認總統蔡英文已經窮極一切辦法,還是難以在兩岸上有任何突破?或是未來賴清德當上總統,也不會有其他更精闢的兩岸見解?是否應先列舉,民進黨在兩岸上,執政7年做了什麼?中國不願意跟台灣對談,是因為不承認台灣是國家,但如果有一天,中國願意承認台灣的主權,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民進黨恐怕也不知道還可以跟北京當局談什麼,或是甚至,到時候也根本不一定需要民進黨來代表台灣跟北京對談了。

政治需要不斷的妥協,賴清德的台獨,變成「務實」的台獨,逐漸向中間靠攏,這也不是壞事,但總要告訴人民,為什麼需要「務實」?終極的台獨,更改國號「台灣」制定新憲法獨立建國,是否已經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又為什麼這麼快就放棄理想?否則立場的轉換,若都只加上「務實」,未來賴清德的政策論述,再出現「務實的核能」、「務實的勞保改革」、「務實的反黑金」、「務實的打炒房」、「務實的防酒駕」等等務實作法,也不是不可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