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脊椎結構與神經、血管等毗鄰而居,若須進行脊椎手術植入骨釘時要特別小心,因為只要螺釘植入的路徑稍微偏差,就有可能會傷害到脊椎神經而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科技進步,現在有3D電腦影像技術、機械手臂等可輔助手術,改善術中植入螺釘的準確度,三維電腦影像技術模擬與規劃,也能讓醫師在術前有更全面的手術評估及計劃。
不過,國泰綜合醫院外科部部副主任暨神經外科主任張志儒提到,儘管大多數研究表明電腦輔助影像引導手術有很多的好處,包括提高準確性、減少出血等,但仍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點。
新科技助脊椎手術 改善精準度、組織破壞程度
傳統的脊椎手術是由醫師於術前檢查病患的二維醫學影像,例如: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作為病情的診斷與手術治療計畫的基礎。張志儒主任表示,但每個病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其解剖位置不盡相同,所以要使手術順利、成功端賴於醫師本身專業的判斷與豐富的臨床經驗。
此外,依照傳統手術的椎莖螺釘植入方式,不僅對結構位置的確認、骨釘植入的精準度充滿著不確定性,對於筋膜、肌肉也會產生非常大的破壞,病人日後的復原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張志儒主任提到,現在有微創經皮椎莖螺釘固定術,目前已被引入做為治療的新替代方法,傷口小又可有效避免軟組織和肌肉破壞,同時縮短住院和康復時間,減少失血和手術併發症。
而關於骨釘植入的精準度,張志儒主任表示,過去有些醫師會用一連串的術中X-光片或C-Arm來確定螺釘的位置,但即便如此螺釘仍有很高的比例沒在很好的位置穰,比例從10%甚至高達40%都有,還會增加醫護人員及病患的放射線暴露量,不過現在也有電腦輔助導航,可降低上述風險。
3D輔助、機械手臂好處多 但仍有「這些」缺點
儘管大多數研究表明電腦輔助影像引導手術具有很多的好處,例如可以提高準確性、減少出血、減少併發症等,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
張志儒主任指出,像大多數影像導引系統需要跟蹤相機和儀器之間保持直視、中間不能有任何障礙物,才能維持導引的能力,還有導引系統角度的設置,甚至手術室的溫度、光線等都會影響準確性,而手術醫師對系統的熟悉程度、解讀3D圖像的能力等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再加上圖像導引手術,仍需要醫師雙手握住器械,按照手術圖像導引的方式進行操作,張志儒主任提到,這可能會導致外科醫師本身和手部肌肉疲勞,這些因素都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手持誤差並降低其準確性。
因此,機械手臂輔助影像引導手術,近年來便蓬勃發展,可以加強外科醫生的力量和穩定性,避免疲勞、生理性震顫引起的錯誤。
不過仍有少部分的研究指出機械手臂並不會增加準確性,此外,張志儒主任表示,為了架設機器手臂花費的時間要更多,醫療機構也必須為新技術及設備付出很高的成本,醫療人員也需時間去了解和適應。
因此,他指出,機械手臂還是有系統價格昂貴、操作複雜、輻射量大、延長手術時間、難以滿足患者需求、不利於普及推廣等缺點。
而張志儒主任也提醒,雖然微創手術加入電腦輔助系統後,對於安全性有大幅的提高,但這樣的手術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病人,因此病人在使用前應先跟醫師討論其必要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7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