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重生/現況直擊!海嘯紀念館解說員「哽咽謝台灣」

▲直擊日本311大地震重生現況,岩手海嘯紀念館震撼揭密,解說員哽咽感謝台灣對震災的協助與捐款。(圖/記者蕭涵云攝)
記者蕭涵云/日本報導-2023-07-09 07:38:01
你是否能想像,當站在地面,而頭上有約14公尺高的海嘯襲來,到底該怎麼辦?抵達「岩手海嘯紀念館」前,看見一行人拉著長長的歡迎紅布條,站在耀眼太陽下的每個人,中日文夾雜地親切笑喊「歡迎你們來、いらっしゃいませ」;走入館內,素昧平生的解說員高霞,一開口便頻頻感謝台灣對震災的協助與捐款。隨著館內珍貴史料映入眼簾⋯⋯,直到現在,都難以忘卻導覽影片中的震撼畫面與人們驚恐的聲音;12年過去了,高霞回想起災難經過仍心有餘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2011年3月11日東北發生規模9.0、最大震度7的強震,影響岩手縣海岸到茨城縣海岸長約450公里、寬約200公里區域,還引發海拔40公尺大海嘯,造成超過2.2萬人死亡、至今仍有2523人失蹤。日本311大地震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台灣人也很有印象的阪神大地震1400倍,是現今日本觀測史上最強度的地震。

▲「岩手海嘯紀念館」位於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內。(圖/記者蕭涵云攝)
「岩手海嘯紀念館」2019年9月開幕,沒多久便遇上新冠疫情;今日才有機會還原當時海嘯釀災的經過。這裡究竟經歷了什麼?

「岩手海嘯紀念館」目前有兩位中文導覽人員,從中國大連嫁到日本近25年的高霞(日文名為下斗米 霞),本身即是311海嘯倖存者。她回想起12年前,一如往常地穿著套裝絲襪去上班,沒想到還沒等到下班卻已經沒有了家。日本3月11日當地標準時間14時46分開始地震,「當時連好好站著都無法,腳得打開才有辦法平衡」。

▲海嘯沿氣仙川逆流而上,消失的氣仙大橋部分橋體保存於岩手海嘯紀念館內。(圖/記者蕭涵云攝)
館內播放的導覽影片節錄當時倖存的人民心聲,「水流迅速湧入、一下子身體已經飄在水裡,爬到桌上沒多久又浮起頭頂碰到天花板、水也淹到嘴邊」,甚至記得當時根本已有死亡的覺悟。「眼看黑色的海浪越過防波堤襲來,唉多希望這是場夢」。

高霞表示,「當時約40%的人去避難」,為何從數據上看起來避難的人不多?「因為有20%的人,當下尋找家人、或去學校接孩童等原因,沒有緊急避難」,以致災害死傷人數比想像多。事實上,日本從小教育防災訓練,應該先以保住自己生命為首要,孩童在學校都會有老師等人員引導逃難。

▲311大地震及海嘯的發生,為許多日本人帶來終身難以抹滅的傷痛。(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災後倖存者留下的心聲,被記錄成多國文字。(圖/記者蕭涵云攝)
歷史上,日本三陸地區(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頻繁海嘯,早在西元869年便經歷較為人知的貞觀地震海嘯;當地因而還學習獨有的防災意識,甚至建有防潮堤、防波堤。但導覽影片中找到貞觀地震海嘯當時,建造一塊刻有「切勿在此處以下建造房子」大津波紀念碑的古碑,立於距離海邊60公尺的高地上;而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在該地侵犯至距海邊40尺。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津波」為日文海嘯つなみ的漢字,指的是「港內的巨浪」;現今多取代Tidal Wave作為海嘯的英文「Tsunami」,便是「津波つなみ」音譯而來。

▲311大地震是現今日本觀測史上最強度的地震,影響岩手縣海岸到茨城縣海岸長約450公里、寬約200公里區域;淹水受災總面積達561平方公里。(圖/記者蕭涵云攝)
▲日本積極記錄全球地震與海嘯,參觀者可看見過去30日內,世界上發生的地震痕跡。(圖/記者蕭涵云攝)
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後的影響程度,在青森、岩手、宮城、福島、茨城縣、千葉縣共6縣62個市町村,受災總面積達561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全東京23個區619平方公里都被掩沒。「岩手海嘯紀念館」所在地的陸前高田市,便屬被洪水掩沒80%以上、承受毀滅性破壞的區域;高田松園近2公里的松樹林消失,海嘯當時還沿著氣仙川逆流而上,因此擴大了災情。

日本人深知「海嘯的失敗經驗沒有被傳承」。

於2019年開幕「岩手海嘯紀念館」,分為「探究歷史」、「了解災害事實」、「學取教訓」及「共同推進復興」4大區塊,帶領觀者在破碎中前行,希望能與大海、大地共生,守護生命不再重演悲劇。而解說員高霞表示,除了揭露實際情況、記取從中得到的教訓,更重要的意義是,想向關心這裡的人們傳達真實情報,也是在對支持過震災的資源與人們表達感謝之意。

▲高霞嫁到日本近25年,也是311海嘯倖存者,現為「岩手海嘯紀念館」中文導覽人員之一。(圖/記者蕭涵云攝)
導覽途中,她也不斷頻繁表達感謝台灣的心情,「真的受到台灣很大的幫助」,並指出牆上照片說「這張便是台灣救援隊很快在2011年3月17日抵達,忍耐在低溫雪地中於大船渡市協助救災」;甚至,紅著眼眶形容,「當時整個家都被沖走惹,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悲傷中」,透露在避難所住了約4個月,「是孩子給了我力量」,不願放棄居住已久的環境與人們;高霞一家之後搬去臨時住宅住上4年,目前則住在政府的公營住宅裡。

她坦言,自己其實消極了好一陣子,直到有天反應過來,「不能沉浸在自己的悲傷裡」,深感災後受到無數人的協助,「而我能做什麼呢?」這才想起了原本作為留學生翻譯的自己,應該要以語言優勢,挺身而出一起幫忙;她便積極聯繫相關人士,希望貢獻一己之力,最終站在「岩手海嘯紀念館」現場,為遠道而來的參觀者提供中文導覽。

▲原為道路休息站高田松原的「TAPIC 45」側面,被海嘯幾乎滅頂仍保住3位避難者。(圖/記者蕭涵云攝)
▲沒有一處造成人員傷亡的震災傳承設施。(圖/記者蕭涵云攝)
館內陳列著毀壞的救災消防車、消失的氣仙大橋部分橋體、損壞殘破的交通號誌、沾滿泥沙的口風琴與小喇叭等樂器,不難猜想海嘯當下的慘烈。也在大自然的力量中,看見日本人的謙卑自省。意外的是,在臨海整片約7萬顆松樹都被掩沒的松園裡,竟僅存「奇蹟一棵松」屹立未倒,雖然在地震後的第二年枯死,仍被當作紀念物保存下來,給予人們無限希望與復興的象徵。

為了留下教訓與警醒,日本311大地震海嘯的淹水區域,現為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當地政府並刻意留下4處震災遺跡,鋼筋混凝土3層樓校舍被海嘯掩沒至屋頂的「氣仙中學」、住宅設施「陸前高田青年旅舍」、幾乎滅頂的原道路休息站高田松原「TAPIC 45」仍保住3位避難者、清晰可見4樓以下海嘯淹沒高度的「下宿定居促進住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令人感動的是,現今仍得以看見的震災傳承設施,沒有一處造成人員傷亡,立即前往高地避難的全體學生與居民,都平安無事。貼心選擇未留有傷痛痕跡之標的,無形中平靜撫慰後人的心。

▲挺過海嘯衝擊,屹立未倒的「奇蹟一棵松」,象徵復興與無限希望。(圖/記者蕭涵云攝)
▲即使近2公里長的松園被掩沒全毀,也要一棵棵把松樹種回來。(圖/記者蕭涵云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