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9日專電)歐盟目前對外政策須取得全體一致同意,外界批評這讓歐盟外交行動緩慢,例如制裁俄羅斯。德國總理蕭茲在歐洲議會倡議歐盟改革外交決策模式,從一致共識決改成2/3多數決,此議案已獲8國連署,引發討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的「神主牌」是歐盟對外政策必須獲得27個會員國一致同意,但德國正帶頭撼動這個模式。
今天是「歐洲日」,以紀念歐盟最初溯自法、德在1950年倡建的煤鋼聯盟,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特地邀請蕭茲(Olaf Scholz)在史特拉斯堡的全體大會對歐盟前景發表演說。
蕭茲說他相信21世紀將是「多極化」的世界,而歐盟應成為地緣政治上的一極,與其他強權競爭。
對中國,他重申歐盟對中國的三聯式定位,即夥伴、競爭者和體制性對手,「當然,競爭者和體制性對手的比重正在增加」。
蕭茲強調他同意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主張,歐盟與中國應聰明的「去風險化」(de-risking),包括分散供應鏈、與全球其他地區和國家建立更多自由貿易關係。
談及歐盟對全球事務負有責任、內部必須更團結後,他提到歐盟需要改革,並說他將在歐盟27國首長組成的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討論、推動歐盟外交政策改採多數決,並希望歐盟課稅政策也改多數決。
歐盟目前對外政策須取得全體一致決定,等於任何一個會員國都能「一夫當關」,對其他26國的共識享有否決權。這種爭取全員妥協的模式,讓歐盟外交行動決策緩慢,且經常顯得出招無力。
最明顯的例子是俄羅斯發動全面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以來,匈牙利就經常要脅否決歐盟對俄制裁政策,以換取歐盟解凍對匈牙利的撥款。匈牙利因違反歐盟法治原則而被歐盟執委會凍結部分援助資金。
德國外交部連同比利時、芬蘭、法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盧森堡和斯洛維尼亞共9國,在4日發表聲明,主張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決議改成「限制性多數決」(qualified majority),也就是2/3以上同意就可通過。
9國聲明表示這將強化歐盟在外交上的表現,「改善決策方式也是讓歐盟更適合(因應)未來的關鍵」。
因健康問題住院多時、對義大利政壇仍有重要影響力的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為其政黨5日大會發表在病房錄影的致詞時,也主張歐盟必須朝向多數決,以因應巨大的全球性挑戰,「從(因應)中國帝國主義(的挑戰)開始」。
蕭茲在歐洲議會的倡議獲得現場不少議員支持,但也有人反對改採多數決。例如保守黨團(ECR)共同主席雷谷科(Ryszard Antoni Legutko)就當著蕭茲的面,猛批德國先是獨斷決定對移民開放國界管制,又獨斷獨行養成對俄國的能源依賴,造成其他國家困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雷谷科說,「歐盟許多問題來自這些大傢伙(big guys,指大國),搞砸的事愈多,卻要求愈多權力」。雷谷科捍衛小國的否決權,認為多數決將使德國等大國更容易結盟主導歐盟政策。
對於多數決倡議,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日前簡短回應,凸顯歐盟制度改革的困境,他說:「要改變共識決(模式),得先獲得共識決(通過)才行。」(編輯:周永捷)1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