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2022年夏季整體降雨量低於平均,今年春季南台灣遭遇如同2011年「百年大旱」的缺水危機,雖然入春後有幾波鋒面帶來春雨,但無奈雨量大多集中在中部以北地區,南部水庫水情難以緩解。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今年2至3月降雨偏少,整個春季(2月至4月)雨量為同期史上第4少、20年來最少,甚至不到氣候平均值的六成,主要受到氣旋的影響,梅雨季總雨量以接近正常的機率較大,值得注意的是,梅雨季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降雨的時間有延後趨勢,民眾仍要注意珍惜水資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呂國臣指出,春季的降雨主要以「華南雲雨區東移」和「鋒面」導致,不過今年入春以來降雨明顯偏少,首波春雨和春雷在3/25日才出現,較明顯的對流發展則是在4/20,也是被稱為「最強春雨」的鋒面,不過可惜的是,降雨幾乎都落在中部以北地區。
呂國臣說明,以逐月數據來看,2月東北部降雨正常,其它地區偏少、3月各地偏少,4月中部分多雨,其他地區偏少至正常,數據方面,今年春季平地11氣象測站累積雨量160.9毫米,相較於氣侯值的282.8毫米,今年降雨量不達六成,也是1951年以來雨量第4少,20年來最少的情況。
呂國臣提及,
台灣春季雨量偏少主要是受到菲律賓附近逆時鐘旋轉的「氣旋」,以及日韓附近順時鐘旋轉的「反氣旋」影響,這兩項變因都增強台灣附近的東風勢力,且日韓帶來的空氣較為乾燥,才讓台灣雨量不如預期,氣象局提及,5月進入的梅雨季是南部解渴的重要關鍵,不過5月中上旬梅雨鋒面條件不充足,預期5月底至6月才會較明顯,民眾仍要節約用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呂國臣解釋,過去幾年受到反聖嬰影響,菲律賓附近的「氣旋」就常出現,而日韓附近的「反氣旋」則較特別,它帶來的環境偏熱,3月從華北到日本一帶氣溫都相當高,因此氣流順著東北風來到台灣就較為乾燥,而讓日本出現反氣旋的原因,則要追溯到
北邊冷空氣不夠活躍,暖空氣往上推自然就造成「反氣旋」現象,「這點從台灣年初雖然有冷空氣,但氣溫都不到非常寒冷就可以看出來」,因此雨量缺乏是與各種大氣環境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