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局勢升溫引憂心 日經:企業簽合約新增「台海條款」控制風險

▲《日經亞洲》報導,由於兩岸局勢升溫,企業簽合約時新增「台海條款」以避風險。圖為中國環台軍演,殲10戰機空中加油的資料照。(圖/中國軍網)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2023-04-27 16:53:30
台海局勢緊張,本月上旬北京為了抗議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解放軍展開3天環台軍演,而日前中國國台辦又接連證實台灣民族黨副主席楊智淵被逮捕、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李延賀遭調查,楊智淵被指控的罪名是分裂國家罪,李延賀則是被控涉危害國家安全,兩案都有高度政治意涵。對此,《日經亞洲》報導指出,跨國企業近期簽訂合約時,已開始增列「台海條款」,以應對業務因台海局勢緊張中斷造成的損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法律專家告訴《日經亞洲》,許多公司越來越擔心台海緊張局勢會造成損失,包括台灣被中國武力接管,或是台灣被中國封鎖導致物流不暢,又或是美國懷疑台灣企業受中國控制,因此祭出制裁等等。以上任一種情境,對於企業來說都是必須斟酌的風險。

跨國律師事務所「Ashurst」的合夥人柯爾(Joshua Cole)表示,無論你在哪裡做生意,風險控制都是一個公司需要解決,或者說至少需要考慮、列為長期發展重大影響的問題。

柯爾專門負責亞洲地區的科技和電訊相關交易,柯爾指出一些台灣的合資企業存在被美國制裁的風險。而也有其他商業律師透露,隨著俄烏戰爭開打,企業遭到制裁或因為戰爭導致商業活動被封鎖,成為更加受到關注的議題,而台海局勢總是經常被烏克蘭聯繫在一塊。《日經亞洲》報導中提到一個被使用的「台海條款」內容為,若「台灣海峽或南海發生國家或區域性緊急狀況或其他地緣政治事件,導致周遭水域無法自由通行,則合約任一方都不會因未能履約而負賠償責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經亞洲》指出,通常一般商業合約就已經包括「不可抗力」條款,而發生戰爭基本都屬於不可抗力的一種。不過法律專家認為以台海局勢的複雜性與敏感程度,不可抗力條款是否能夠涵蓋可能存在歧義,這也是為何需要再多附加台海條款。

但也有律師指出,由於台灣對中國公司是一個敏感詞,想要在合約中白紙黑字寫下所謂的「台海條款」,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風險。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設法妥善應對台海局勢帶來的法律與商業風險,已經是越來越多企業正在思考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