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生存術/社交生活體驗夯 專家:買東西看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專家們提到,疫情過後店面的發展得更重視社交體驗,在其中最好還能傳達品牌的價值與文化,才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爭取消費者的認同。(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片)
記者許家禎/專題報導-2023-05-01 14:00:00
疫情降溫、國門大解禁,台北市西門町商圈觀光客大幅回籠,但NET昆明店卻在此時選擇歇業,讓人不免好奇其中原因?有專家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品牌汰弱留強的關係,但也或許是因為疫情期間品牌加強電子商務業務,讓品牌意識到,同一個商圈不必經營那麼多門店,留下有效益的店面就能精準行銷。專家建議,疫情過後店面的發展得更重視社交體驗,最好還能傳達品牌的價值與文化,才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爭取消費者的認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後時代來臨,商圈復甦迎來觀光客,以西門町商圈來說,不僅假日本地客、觀光客匯集,就連平日也擠滿觀光客,其中又以日本、韓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客最多,而當地伴手禮店與不少店家,甚至在周一到周五平日上午9點、10點就開門做生意了,觀光客帶來人潮與錢潮,許多品牌與老闆都想趁勢進駐西門町,但今年初NET在西門町的昆明店卻意外選擇歇業,讓人好奇好不容易撐過疫情3年,本應該搶賺觀光客財的品牌店面為何選擇熄燈?

國門解禁迎觀光客 服飾品牌為何撤西門店?

其實觀察NET自去(2022)年下半年開始到今(2023)年初,半年內雙北就關了4家店。為此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王福闓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指出,這或許是NET本身汰弱留強的策略,也有可能是因為品牌定位與西門町客層不太一樣,但最大可能是疫情過後房東租金調漲,以同為西門商圈來說,NET不得不思考在同一個商圈,只留下位於中華路上、比較有消費價值的店面,昆明店就只能忍痛放棄。

王福闓提到,疫情過後,其實大部分品牌還是想展店,尤其是國際品牌都會考量在大城市都有指標店,因此無印良品在高雄開出旗艦店、唐吉軻德也在台中開大店,不僅本土消費者接受度高,對國際觀光客來說更是指標。因此,前陣子日系或歐美系的品牌或許在疫情期間撤出商圈,但現在重回商圈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王福闓也觀察到,不少品牌在疫後搶商機,很積極進駐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大型商場,卻不開大型店,主要重心放在擴展中小型店面,「畢竟開在百貨公司裡,坪效還是得考量。」他強調,疫後店面發展可能呈現兩極化,就是國際品牌鎖定指標性商圈的大店,但小品牌可能就著重在特定小商圈甚至深入社區,希望以在地化來達到與消費者的溝通,畢竟不同零售系統店面,品牌也要考慮不能過度擴張,否則反而導致獲利虧損。

▲專家指出,疫情期間,許多品牌發展電子商務,催化了線上購物的習慣,如直播帶貨或是社群行銷等,這時候品牌就會開始思考實體店面或許不用那麼多了。(示意圖/記者許家禎攝)
疫情催化電子商務發展 影響實體店面開設

針對疫情前後店面發展的轉變,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所長朱浩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分享他的觀察,其實不是每個商圈都像西門町店面一樣搶手,有些商圈在疫情過後沒有想像中那麼快復甦,房東以為大家會搶著做生意,但實際上空租率還是很高,「這是因為疫情期間,許多品牌發展電子商務,兩三年後催化了大家線上購物的習慣,像是直播帶貨或是社群行銷等,一旦行銷方式有那麼多種,品牌就會開始思考實體店面或許不用那麼多了。」

朱浩分析,以往品牌是透過實體店面與消費者直接溝通,但現在有了線上通路,實體店面接觸消費者的重要性就降低,再加上疫情這兩三年以來物價飛漲,許多原物料成本、人力成本都增加,且服務業人力短缺,要開店著實不容易,「對品牌來說,或許店面數量收掉一半或乾脆選擇只做線上,可能就是最好的決策。」

後疫時代開店得從價值思考 社交體驗、品牌認同更重要

另一方面,朱浩提到,疫情前零售實體店面已經在強調體驗了,但疫情催化了這樣的形態,疫情過後大家不願意被關在家,想出來外面活動,這時店面的社交體驗型態將越會越來越重要與明顯。因此,品牌更要思考,假如東西都可以在網路上買到,那麼實體店面可以提供什麼的服務或體驗,來增加與消費者的黏著度?答案可能就是實體店面得要有所價值!

像是實體店面整合了線上線下,服務可以更親民,百貨公司周年慶滿額送線上點數或電子禮券,讓消費者不用再辛苦排隊領取。或是百貨公司在每層樓都增加餐飲比例,可讓消費者逛累時稍作休息,還能提升整體營業額,又或者百貨公司進行改裝,坪效不再是王道,反而讓出更多空間給消費者,休息區變多、逛起來也舒服,朱浩強調:「有特別的消費體驗,轉化為營業額就會很明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後店面的社交體驗型態越來越重要之外,相關體驗也會進一步關係到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支持。王福闓也提到,疫情過後消費者的核心價值慢慢改變,也就是消費者不太會單純去看「消費」,而是更在乎這個品牌賦予自己什麼意義?以往早期零售店面講究市佔率或是坪效,只希望東西賣掉就好,並沒有把消費者的需求與新創去做連結,但疫情過後,人們更在乎深層的東西,在乎體驗更在乎感受,消費者購物已經不僅僅只是買東西,有時可能更是認同品牌的文化、對環境的理念甚至對員工的福祉等價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