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0年來,中國因為有廉價土地和勞動力優勢,以及完善的基礎網路設施,被許多外國企業選為全球主要製造基地。但在勞動力成本節節上升和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以及先前實施的新冠清零政策影響之下,這一趨勢漸漸逆轉。最新數據顯示,隨著企業轉移出中國,中國正在流失其在美國進口產品的佔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引用中國媒體《財新》報導指出,管理顧問公司科爾尼諮詢公司(A.T.Kearney)日前發佈《美國製造業回流指數》報告,顯示出美國2022年從亞洲14個低成本國家與地區(LCC)進口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首次突破至逾1兆美元,但中國在其中的佔比持續下滑。
亞洲14個低成本國家與地區包括中國、香港、台灣、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與斯里蘭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3年,中國在美國自亞洲低成本地區進口總額中佔比70%,但於中國勞動力成本提升,導致企業從中國向外轉移,該比例緩慢下降,到了2018年已降至65%。近年來受到關稅問題和疫情影響,中國輸美佔比加速下滑,至2022年佔比下降到50.7%。反之,台灣、越南、印度與泰國等佔比則是逐年上升。
報告指出,許多企業基於智慧財產、關稅、地緣政治緊張與供應鏈韌性等疑慮,逐步將生產線移出中國,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其中蘋果與三星電子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近來擴大在越南、印度生產,多元化其供應鏈。此外,服裝和紡織業也出現了類似趨勢,在勞動力成本上升、供應鏈瓶頸和社會問題等狀況下,產業從中國和香港轉移至其他亞洲低成本國家的腳步也逐漸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