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艇休憩產業近年蓬勃發展,隨著中央「向海致敬」的策略與「遊艇泊區發展計畫」推動,台灣遊艇產業鏈前景寬闊,不過消費者普遍對於遊艇遊程相對陌生,市場上的商品也偏少,旅遊業者又是如何看待遊艇休憩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易飛網副總經理張瑞琳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遊艇市場確實是新趨勢,不過短期內很難大鳴大放,「雖然是一個時尚風潮,但目前遊艇走的都是會員制,不管是免費搭乘或是自有遊艇,都必須加入遊艇會,接觸到的客層比較小。」張瑞琳說,目前市場上可以看到的有一個小時的體驗行程,或是包下半天船進行相關活動。「不過,若是要有亮點的包裝,像是看日出或是看夕陽的遊程,在港區內乘坐遊艇,撇除需要加入遊艇會才能搭乘的先天限制,還要加上天候、海象等不確定因素,遊艇行程很難成為常態性的商品。」
張瑞琳強調:「今天旅遊業要包裝一項體驗,這個趨勢一定是未來消費者認同的!」像是去台東會搭熱氣球,消費者很有興趣,但現階段的消費者對於遊艇市場不夠熟悉、不夠熱衷,所以台灣的市場比較受限,「(政府)雖然在推廣,但是力道不夠,準備也沒有太完善,以旅遊業來說還是得觀望一下。」
旅遊電商平台Klook台灣行銷副總監陳思穎則向《NOWnews今日新聞》分享,遊艇休憩市場是在疫情期間,國旅大爆發時才突然竄起的熱門商品。「過去台灣人玩台灣沒有像疫情時那麼深,一直到2020年國旅大爆發,其中,澎湖是關鍵。」陳思穎提到,當時水上活動需求大漲,一個月可以成長到4至5倍,相當驚人,搭配澎湖花火節的行程,「很多人都會找不同的玩法和體驗,除了在路上看花火節,其實在海上看花火節也受到青睞,因此才有包遊艇來遊玩的體驗需求。」
「另外一大推手則是龜山島的牛奶海,在牛奶海爆紅之後,在Klook台平台上的銷售也有很明顯的漲幅。」陳思穎舉例,包含在當地玩立槳衝浪(SUP)或是划獨木舟、浮潛,「台灣本來就有先天適合的條件,再加上幾個熱門的事件,讓遊艇的體驗變得更加平民化,價格和體驗的方式就更透明,在玩法上也更有多元性。」
相比國外遊覽岸上風景的遊艇行程,台灣搭配水上活動和影片拍攝服務的包裝方式,對於外國消費者也相當具有吸引力。陳思穎表示,以歐美國家來說,搭遊艇出海是滿普遍的方式,過去的玩法就是從海上看雪梨歌劇院,再從大橋下繞回來,或是在遊艇上用餐。「但台灣玩得更精深,外國遊客來台灣除了鎖定美食、看風景等,台灣畢竟是海島國家,水上活動也會是他們的選擇,加上目前遊艇遊程既有的活動,例如浮潛、立槳衝浪、協助攝影等方式,也很有機會打進外國遊客市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