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倫敦11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稱歐洲不應捲入台海議題,遭國際砲轟。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歐盟外交官指出,馬克宏說法有損歐洲和烏克蘭對美國關係,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外沒有贏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日前表示,美中因為台灣而日趨緊張,歐洲對此一局勢應該避而遠之,且應在能源到國防各層面上建構本身的戰略自主。
美國與中東歐外交官和議員抨擊馬克宏不僅對北京態度軟弱,並且令人憂心地批評到美國,尤其在華府正堅定支持歐洲因應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惡果的此刻。
分析家也認為,時值中國在台海發動大規模軍演來回應總統蔡英文上週過境美國,馬克宏發表上述評論特別不合時宜。
金融時報報導,馬克宏日前前往中國進行為期3天的國是訪問,此行一部分重點為烏克蘭戰爭,盼能說服習近平運用對其盟友─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影響力。但馬克宏帶了大批商界領袖同行,還在中國宣布法國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brbus)獲得利潤豐厚的合約,也引發一些人的不滿。
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和「迴聲報」(Les Echos)於9日訪問結束後,刊登馬克宏接受聯訪的內容。
記者提問,中國在台灣等議題上聚焦對抗美國,是否讓中國把歐洲當成「兩陣營之間的棋子」。馬克宏回答,歐洲應聚焦於自身目標。
他說:「加速台灣(危機)對我們有利嗎?沒有。更糟的是歐洲人自認應該在這個議題上成為追隨者,根據美國的節奏和中國的過度反應做調整。」
馬克宏也警告,當前歐洲正在尋求加強安全、國防、經濟自主性,若「被捲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恐落入「為歐洲而設的陷阱」。
馬克宏主張,如果美中「雙極」發生衝突,那歐洲就「不會有時間也沒有辦法來打造我們的戰略自主」,如此一來,歐洲人「將淪為附庸,而非我們若有幾年時間進行打造可以成為的第三極」。
法國智庫戰略研究基金會(FRS)台灣議題專家博達安(Antoine Bondaz)表示,問題在於馬克宏似乎暗示台灣議題若升級,美國得負擔跟北京一樣的責任。此一說法令人質疑法國立場,以及歐洲聯盟對北京採取更強硬路線的努力。
博達安說:「這給人的印象是,在(環台)軍演開始時,有一位結束中國訪問的總統自鳴得意,絲毫未展現出與中國保持距離,還批評了美國。」
馬克宏於美中緊張加劇之際在北京施展外交攻勢。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美國政治人物與台灣領袖更頻繁會面,包括上週蔡總統過境加州時與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歷史性會晤。北京則將這些作為視為挑釁。
在一段推特影片中,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稱馬克宏的專訪令人不安,並暗示華府應重新思考對烏克蘭的支持。他說:「如果馬克宏代表歐洲發言,而且他們現在的立場是,不會在台灣議題上選擇美、中任何一邊,那麼我們或許也不該選邊站…(讓他們)去處理烏克蘭。」
白宮10日淡化這次爭議,表示美法「雙邊關係極佳」。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說:「法國在印太區域加強行動…他們的海軍現在就在印太行動,一切符合我們大家的一致努力…以繼續確認我們會為穩定、安全、繁榮和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挺身而出。」
兩名歐盟資深外交官表示,馬克宏的發言有損歐洲和烏克蘭對美關係,並使歐盟更難以形成對北京的一致立場。其中一名外交官說:「無人獲勝,除了習(近平)之外」。
不僅為了法國,也因為他是歐盟領袖之一,馬克宏尋求在複雜的美中俄外交角力場發揮作用,卻導致若干盟邦反感,尤其是東歐盟友。
立陶宛國會議員莎卡琳恩(Dovilė Šakalienė)指控馬克宏在「地緣政治上盲目無知」,行事「背離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戰略利益」。台灣處境讓許多東歐前共產國家產生共鳴,它們認為北京對台行動,跟俄羅斯威脅前蘇聯國家情況類似。
法國一名外交圈消息人士則替馬克宏受訪時的說詞辯護,表示他不過是重申長久以來的立場,亦即歐洲必須提倡自身戰略自主。消息人士也強調,法國對台立場並未改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名消息人士說:「行前馬克宏與拜登談過話,所以你能想見他們討論到中國議題。馬克宏此行目標就是在多項議題上全面與中國接觸…打造自主外交政策是法國長期以來的立場,從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法國前總統)將軍,甚至更早之前即是如此。」
馬克宏過去即因對俄態度而飽受抨擊。他曾表示,任何針對烏克蘭的和平協議都不應「羞辱」莫斯科,並堅持在磋商止戰時納入對莫斯科的安全保證。(譯者:楊昭彥/核稿:何宏儒)1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