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場》沈迺訓/郭台銘剃鍋蓋頭上陣了

▲郭台銘鬆口要參加2024總統大選。(圖/翻攝畫面)
文/沈迺訓-2023-04-07 13:02:23
沈迺訓/自由撰稿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曆年後,藍營先是在南投立委補選鎩羽而歸,暗示著2024告危的警鐘訇然作響;再有接連政情民調通通不利藍營,包括政黨支持度民調再度被綠營反超、總統人選民調部分被綠營逆轉。種種跡象顯示,藍營2022地方大選勝利的紅利告盡,已無樂觀本錢。

在清明節氣乍到之際,一趟前總統馬英九赴陸祭祖之行,卻意外為艱困中的藍營打開局面。此行,馬大破民進黨長年設下迷惑台灣民眾的抹紅迷魂陣,一一粉碎綠營片面誣指「中共不容中華民國表述空間」、「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一中原則就是併吞台灣」云云等不實政治指控,既夯實了以憲法為基礎的兩岸關係,也替藍營在來年總統大選的兩岸議題論述補強框架,可謂神來一筆。

正當是清明春暖花開之時,苦無人承接馬引領的兩岸新氣,所幸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的赴美歸來,主動宣布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成為藍營實質有當選可能的人選中首位宣布者。

觀今局勢,藍營僅剩侯、郭兩人有與民進黨一搏的本錢,然而有辦法創造勝選空間最大化的卻非郭莫屬。首先,郭台銘雖貴為首富,其行事作風卻比一般政治人物更貼近真實的人民,普通人該有的脾氣血性與助人行善之心,在郭身上毫不矯飾地清楚可見。

其次,郭台銘企業出身,經營理念必然是利益與效率導向,有助於改變藍營內部長期瀰漫文官性格與公務員官僚主義下,政治人物多對國政大事保守有餘進取不足的疲弱族群性格。

再者,郭的參選可替國民黨免去候選人帶職參選的輿論責難。雖然案例有限,但歷來參選總統者如仍為現任公職均以敗選告終無一例外,僅剩帶職參選副總統尚在選民所能容忍範圍之內。

其餘種種,郭並不以道德形象清高見長,負面選戰容忍度相對高;以及郭有對接美、中高層的能力與視野,與足夠的商業經營經驗提供實施創新挑戰與宏觀政策的可能性;也沒有過重的政治包袱導致實行改革困難的問題。

至關重要者,郭台銘是可能整合在野共推正、副總統人選的唯一一人。近期美麗島總統民調顯示,賴清德以38.4%的支持度領先侯友宜的26.2%、柯文哲的20.3%。同一民調也呈現郭、侯兩人對決賴並無顯著差異。更甚者,若以「地區」交叉分析,侯在新北市選民的支持度中已首度落後賴、柯二人,不免引人連結韓國瑜的高雄前事。

局勢至今,單純的藍綠對決局面已不可得,而民調結果更顯示非藍白結合不足以擊敗賴清德。因此,在野如欲走出民調困境,只能圖謀整合共推人選,並協商創造在野立委席次最大化,有可能促成此事者非郭不可。

孫子兵法有云: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如郭順利整合在野並代表藍營出線參選總統,則先能確保在野於選戰中處於不敗之地,將選戰中所有有利於己的因素湊足,對負面選舉的容忍性也能提到最高。接下能做的,即是等待選戰天時至少不處於劣勢,然後尋求綠營出現可乘之隙一舉擊敗,達成團結非綠陣營打破綠營長期執政迷夢的全民共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種種因素環環相扣,缺一終不可成事。奉勸藍營高層如欲成就重返執政大事者,不應拘泥於形式小節;黨內英雄者更應有看清局勢成全大局的氣度格局,藍營能否贏回2024且看今朝。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