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吃緊!農委會留水灌溉 預計這「4區」建10處調蓄池

▲農委會規劃在雲嘉投高建10處調蓄池。(圖/經濟部提供)
中央社-2023-04-04 21:08:2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4日電)近年水情吃緊農業停灌頻頻、今年2、3月發生乾旱農損。農委會今天表示,預計明年運用疫後特別預算編列新台幣30億元,在雲林、嘉義、南投、高雄建10處調蓄池,強化灌溉供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台灣在民國109年到110年發生百年大旱,啟動相關停灌配套措施,今年嘉南地區第一期作也啟動停灌配套措施,且2、3月的乾旱農產損失,經農委會統計,截至3月底損失累計新台幣3億餘元,罕見茶產業成為損失金額最多的作物,約1.8億餘元。

水情吃緊下,經濟部水利署3月下旬把握鋒面通過台灣,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期望改善旱象。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說,110年乾旱導致農損約43億餘元,今年2、3月再發生乾旱農損,農委會除了推出補助田間管理灌溉設施措施,提供農民申請運用;因應台灣降雨8成流入大海,規劃建造調蓄池,把水留住,改善「豐水期、枯水期降雨量比例懸殊」或「易受乾旱影響」地區的灌溉用水問題。

他進一步說明調蓄池建造規劃,去年已進行調查,今年進入評估、設計階段,將運用「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預計明年編列30億元經費,在4個農業縣市建造10處調蓄池,改善灌溉用水問題;相關規劃滾動式檢討,目前至少蓋10處。

蔡昇甫說,包含雲林縣5處、嘉義縣3處、南投縣1處、高雄市1處,其中雲林縣將沿著大圳建造帶狀槽體,又如高雄大寮的用地面積約14公頃,預算約需9億元;而這10處用地面積大約在5到15公頃不等。

另外,關於農委會有補助農民申請設置田間管理灌溉設施,每人每年補助金額最高40萬元;而田間之外的集水、輸水、蓄水、配水等則是公共設施,由政府興辦,調蓄池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昇甫表示,全台埤塘約有2000多個,為調蓄池的一種,主要在桃園市,南部在台南市有一些,高雄市很少;而調蓄池的建造工法、概念,早在荷蘭人來台就有,技術持續進步,早期只要把水留下來,現在還要考慮生態等因素。

他補充,台灣近100年每年平均降雨量為2500公釐,近年總雨量沒什麼變化,不過豐水期(5到11月)、枯水期(12月到隔年4月)降雨量懸殊比例擴大,高雄市達9比1,雲林縣、嘉義縣約是8比2,可跟環境融合的調蓄池是改善農業灌溉用水的可用機制,但不適用民生、工業使用,期望運用調蓄池,把豐水期的雨水留下來使用。(編輯:李亨山)1120404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