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對戰富邦勇士的比賽中,林書豪在第三節一次快攻機會中,沒有選擇用灌籃收尾,而是用穩妥的上籃擺進兩分。賽後被問及此事時,他坦言自己「扣不到了」,已不存在灌籃條件。而他口中的那次傷病,到底對其生涯造成多大的影響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媒體賽後的疑問,林書豪說,「從籃網隊那時的傷以後,我真的花了3、4個月練習扣籃,但真的扣不到了,不是開玩笑」。林書豪曾經也是NBA中的身體素質怪物,直線加速和切入爆發力在華人之中罕見,但他坦言在大傷後,確實達不到當年的水準了。
林書豪說的「那次傷勢」,發生在2017年10月19日籃網對決溜馬的賽季開幕戰,該場比賽他砍下18分4助攻,但在第四節一次切入上籃落地後,痛苦的倒在地上,並連續痛苦地說道「I'm done」,後來診斷是右膝髕骨韌帶斷裂,整季報銷。
髕骨韌帶,又稱髕腱,位於膝關節前方,是膝關節重要的穩定結構,連接髕骨和脛骨,主要功能是幫助膝蓋進行伸直和彎曲的動作。髕骨韌帶通常十分強壯,通常來說並不容易斷裂,因此若斷掉往往就就很嚴重。
NBA中,球員髕骨韌帶大傷後回歸的案例很多都不樂觀,「太空飛鼠」Damon Stoudamire曾在2005年12月30日膝髕骨韌帶撕裂,賽季報銷。隔年回歸,遭遇滑坡式退化,並在2007-08賽季後退役。「晨星」Alonzo Mourning在2007年12月19日髕骨韌帶撕裂,那場比賽成為他生涯最後一戰。
林書豪情況也類似,他2017年受傷,2019年後就沒有在NBA出賽過,之後只能在亞洲職籃打球。而在傷前,他還是在NBA場均約可得到25分鐘的穩定輪換球員。
2016-17賽季在籃網,林書豪場均切入12次,只有16人排在他前面,幾乎皆是聯盟頂級後衛,如:Kemba Walker、Damian Lillard、DeMar DeRozan、Isaiah Thomas、James Harden、Russell Westbrook等人。而即使是在2015-16賽季在夏洛特黃蜂、他並非球隊第一選擇,場均也有9.4次。
2016-17賽季,林書豪場均持球執行6.6次擋拆,每回合平均得0.88分,是還可以的水準。在大傷前的林書豪,確實已經不是NBA先發等級效率的後衛,因為他使用率太高(26.6),但產出卻太低(14.5分5.1助攻),但擔任一名合格的替補後衛沒什麼問題。因為在現在籃球中,很多球隊都欠缺高產出的切入型的後衛,以林書豪的職業素養,也不用擔心他會不接受戰術地位下降的決定。
問題就在於,右膝髕骨韌帶斷裂缺毀了林書豪的爆發力,雖然他在休養了一個賽季後,於2018-19賽季回歸,並在帳面上找回和傷前差不多的效率(然而EFG始終低於聯盟平均值),然而已經沒有球隊願意給他足夠的機會。而在CBA及發展聯盟的經歷,也說明他的運動能力確實因此大傷而明顯下滑了。
回顧林書豪歷年傷病,其實他在2016年開始就開始頻繁出現身體狀況,包括兩腳的大腿韌帶拉傷、腳踝痠痛、右膝扭傷、背部緊繃,嚴重影響到出勤率,以及後續生涯發展。
不過歷經大傷轉變,34歲的林書豪也接受了身體素質下滑的事實,用更聰明的方式打球。鋼鐵人的球員和教練,在受訪時都對其領導力讚不絕口,在他來到球隊之後,球隊5勝4敗,勝率超過5成,比之前的2勝17敗要好上不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