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航空產業首當其衝,受限於多國邊境管制與防疫政策的不同,也考驗著全球航空公司在疫情中與解封後的經營策略。有別於多數航空公司「先停飛、後觀望」的態度,來自新加坡的酷航在台灣宣布三級警戒後100多日即恢復台北-新加坡每日航班,在母集團的助力下,抓住解封後首波旅遊熱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有暫停台灣的航班,但是100多天後就恢復營運。」酷航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育修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儘管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酷航飛航新加坡到台北的每日航班一直都沒有中斷,品牌很重視台灣的市場,也期待能透把握最佳的時機點,迎接邊境開放,也因為如此,酷航在台灣甫解封之時對接上第一波的需求,「我們不只看的比較快,也看的比較遠!」
然而要掌握先機同時也得付出代價,李育修也坦言:「疫情當中真的很辛苦,可能一架班機客人只有十多個,載客率也只有10幾%,但酷航決定先維持兩地的基本需求,因為即使是在疫情當中,還是會有必要性的差旅、探親搭機需求。」同時也如同其他航空同業,進行機艙載貨、客艙載貨等,利用貨運補貼航班成本,也協助防疫物資的運送。
亞洲的反彈需求強勁,航班也配合各國邊境政策恢復,酷航在台灣一宣布解封後,北海道札幌、首爾航班就立刻恢復,可以恢復得那麼迅速的關鍵,是因為酷航不管在東北亞、東南亞甚至是歐洲航點都是持續營運,「我們一直都維持著營運基本的能量,等到旅遊的需求回來後就可以立即增班」。
酷航的機隊包含波音787機隊有20架,空中巴士A320系列有38架,將近60架的機隊規模,這是國籍廉航虎航的3倍之多,要在疫情肆虐之際維持多航線的常態航班營運,為何無懼龐大的成本壓力?李育修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航空公司隨著機隊到了一定的規模,整體的航班、航線營運成本事實上是更有效率的。」
李育修指出,航線的營運成本甚至是每個機位的營運成本,都能達到規模經濟,航空公司也能提供更超值的產品來回饋消費者,且在母公司新航集團資源整合下,新航和酷航彼此共用班號,讓不同消費客層的旅客都能搭乘,哩程也成互通使用,無疑也是利用新航的資源,協助酷航整體載運和運力恢復,發揮綜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集團的分工下,酷航與新航營運的路線也有不同,李育修說,「像是印尼的美娜多、龍目島,以往是新航在飛行,但後來發現酷航的A320更適合飛航。」不僅讓航線維持更平穩的營運,也讓透過各地前往新加坡轉機,讓新航的高階客層也願意搭乘酷航,前往酷航有優勢的航點,也是在解封復甦之際,酷航能開展且維持多航點營運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