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缺水的態勢近期成為各界關注的消息,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今(22)日公布「因應氣候變遷永續水資源民意調查問卷」結果,數據顯示,不少民眾對國內水資源供需的情況其實不是非常了解,包括台灣水資源主要來源其實「是河川不是水庫」、國內水資源用量最大的是「農業而非工業」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也強調,台灣是全球缺水排行榜第18名,在氣候變遷可能讓旱災頻傳的情況下,各界更需要在水資源的開發、節約和運用上多加作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陳伸賢在提及,在可複選的民調中,有94%民眾認為台灣用水主要來源是水庫,地下水69%、河川水62%,海水淡化44%、廢污水再利用52%;但實際上,
國內水庫僅供給25%的水源,還不及河川水的42%和地下水33%。陳伸賢解釋,會有這樣的調查結果,主要是每當缺水時,民眾接受資訊時主要都是以水庫的蓄水量來訂定缺水程度,建議政府可藉由各種管道宣傳正確訊息,讓國人了解真實的狀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缺水困境,民眾對水資源的認知又較為缺乏的情況下,簡又新宣導,民眾只要從生活中落實節約用水、地其檢查家中管線、選用省水標章商品,或在住家設置家用型雨水回收系統等,只要小小的改變,就能將水資源更有效利用。
此外,台灣平均年雨量2500公釐是世界平均值973公釐的2.6倍,但台灣卻是全球第18缺水的國家,對此簡又新指出,雖然全台用水情形、水情燈號等在水利署網站都有公開資訊,但民眾認知還是與現實有所落差,因此除了官方平台外,增加與民間合作或利用社群平台宣導,才能強化國人對水資源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