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預計今年達1158萬人,較去年增82萬人,再創新高,疫後經濟待復甦,就業情勢愈趨嚴峻。北京市大專院校畢業生初估將有28.5萬人,碩、博士畢業生人數第一次超越大學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京報報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資料顯示,2023屆高校(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將達1158萬人,較去年增加82萬人,畢業人數增加,加劇了就業競爭壓力。北京市畢業生概況有新變化,碩、博士畢業生人數第一次超越大學生。
報導引述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蘇秀麗意見指出,由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北京市大專院校畢業生出國人數明顯下降、留學生回國就業人數增加,加上過去畢業仍未就業人員,可預見畢業季就業情勢顯得嚴峻。
蘇秀麗表示,北京市碩、博士畢業生人數首次超越大學生,這個新變化有利有弊,一方面顯示人才培養層次高,人力資源價值大;另一方面,研究生相對來說具有較強競爭力、選擇空間更大,不過就業進度也相對地放緩。
「就業的基礎是經濟,在疫情好轉的當下,各行各業都在復工復產,經濟復甦呈現企穩回暖的良好態勢;但政策的調整、經濟的復甦和崗位供給的提升不是絕對同步的」。蘇秀麗觀察,從4月份招攬企業參與就業雙選會招聘來看,受到多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經濟恢復仍要一段時間。
蘇秀麗分析將在今年畢業的準疫後社會新鮮人與過往畢業生有何特性上不同,她歸納了4點。
第1,畢業生整體求職預期有所降低。相較疫情前,準社會新鮮人對於薪酬、單位性質等方面要求都在下降。她說,「疫情這幾年確實給很多人帶來一種職業的不安全感,對畢業生也是有影響的」。
第2,更多畢業生希望透過穩定工作帶給自己安全感、可靠性,考公、考編、考證意願強烈,求穩心態突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3,求穩心態導致「慢就業」現象。蘇秀麗說明,2022年考研、考公人數均創歷年新高,這和體制內就業偏好有關,偏好利用「應屆生」身分應考。
第4,靈活就業形勢蔚為流行。蘇秀麗指出,這是新的經濟形態,許多共享平台、在線工作形式為畢業生提供了多元選擇,呼籲應給靈活就業畢業生更多政策與制度保障。(編輯:李雅雯/邱國強)1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