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健康/陳宇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眼前老是一陣模糊,感覺像有團黑霧,再怎麼揉眼、眨眼、點眼藥水,還是看不清楚,甚至出現直線扭曲的現象,別再告訴自己「沒關係」,小心黃斑部病變正悄悄地襲來,若輕忽恐導致失明。
不只有老化!醫師提醒黃斑部病變五大高危族群
提到眼睛疾病,許多人會先聯想到3C世代常有的「乾眼症」,或是長輩們口中抱怨的「白內障」。其實除了這兩種疾病之外,還有另一種常聽到、卻不太清楚症狀及成因的「黃斑部病變」,也是造成視力損害的重要疾病。
臺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怡汝表示,黃斑部在視網膜的正中心、最深處,也是視覺成像的正中心,「我們可以把黃斑部想像成『相機底片的正中心』,黃斑部病變則是底片中心發生錯誤,像被東西擋住或發生扭曲,所以我們看到的景象正中心會出現暗影、變形縮小,但旁邊還是正常的。」
林怡汝解釋,眼球的後側有血管豐富的脈絡膜,負責幫視網膜代謝多餘的廢物,但當黃斑部退化,脈絡膜就會生成「會漏水」的新生血管,反而把體液、血液漏到黃斑部,擋住視力。這種「漏水」的黃斑部病變稱為「濕性黃斑部病變」,漏水的範圍越大,視力影響越嚴重。
而除了老化造成黃斑部退化之外,黃斑部病變的另外一個高風險族群就是糖尿病友。林怡汝醫師表示,糖尿病友因為血糖過高,血管通常不太健康,因此也容易生成新生血管,引起濕性黃斑部病變,這也就是所謂的「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處方時要考慮的因素也相對較多。
黃斑部病變5大高危險群
55歲以上者: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黃斑部退化。 糖尿病患者:每3人就有1人有黃斑部退化問題,症狀通常較為嚴重。 高度近視者:病理性近視800度以上。 用眼過度者:主要族群為太晚睡,與眼睛長時間、近距離暴露在藍光下。 長期抽菸者:抽菸易損害全身血管包括視網膜血管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2019年發表全球視力報告(World report on vision),表示全球至少有22億人視力受損或失明,但其中有10億人可以透過預防或治療改善,例如黃斑部病變雖然是造成視力受損的重要因子,只要及早治療就能緩解。如果持續放任不管,估計到2050年,視力受損人數將達到目前的3倍。
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手段
林怡汝醫師分享,門診曾收治過一名未滿50歲的糖尿病患,長期疏於血糖控制,等到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視力低到0.05、幾乎失明才來就醫。幸好,後來經過溝通,病友工作請假一年好好休息、控制血糖,搭配眼內藥物注射治療,才讓視力漸漸恢復。但這種高危險族群,後續仍要持續定期追蹤視力,才能盡量避免不可逆的傷害。
傳統治療黃斑部病變會以雷射方式把新生血管燒掉,但林怡汝醫師表示,這個方法也可能傷到正常細胞,後來臨床改為在眼內注射「抑制新生血管因子」的藥劑,希望盡可能在不要影響到原本正常組織之下,抑制血管增生,同時防止血管漏水。
不過,隨著醫療科技演進,近來有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血管生成素」與眼疾的關係,並且研發出可同時抑制血管內表皮生長因子與血管生成素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透過抑制血管滲漏和新血管生成,與增強血管穩定性,以達減少全身暴露、降低發炎風險。期待未來在臨床可以幫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病友更長時間地維持視力。
林怡汝醫師的眼睛保健小教室
由於眼睛的退化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出現視力模糊,通常已經病變一段時間,有可能已經造成視力不可逆的狀況。林怡汝醫師建議民眾最好能定期做眼科檢查,及早治療,才能盡量挽救視力。
建議的眼科相關檢查
全眼視力檢查。 眼壓檢查。 視網膜檢查。 如果是高風險群,可加做黃斑部斷層掃描。如有家族病史、糖尿病、已有乾性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等。 建議的視力日常保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用眼每半小時休息5-10分鐘。 用眼距離能拉遠就拉遠,常用手機對眼睛損耗最大。 千萬不要關燈用藍光產品。這舉動等於讓黃斑部過度曝光,加速損耗。 多吃枸杞、深綠色蔬菜,或是補充葉黃素、花青素等營養保健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