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猴痘!30多歲男曾遊奧地利 5症狀曝匡列39人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分析,根據其旅遊史與接觸史,研判該個案為境外移入,個案仍在治療中。(圖/記者許若茵攝,2023.02.21)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2023-02-21 15:32:12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我國出現第5例猴痘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年1至2月間有出國旅遊史,於2月上旬因身體陸續出現水泡、皮疹、喉嚨痛、關節痛及全身痠痛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於15日確診陽性,研判為境外移入個案,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接觸者共3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猴痘於去(2022)年6月23日公告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通報疑似病例45例,5例確診為境外移入,包含德國1例、美國3例、1例奧地利,其餘40例均排除。

郭宏偉提醒,自去年6月30日起,將1年內具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病例逾百例的30國旅遊疫情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國人若前往該些國家,應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皮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此外,民眾如有前往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措施,如有出現疑似症狀,亦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

郭宏偉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09國報告逾8.6萬例確診,其中以美洲5萬8367例及歐洲2萬5849例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美國3萬193例、巴西1萬808例、西班牙7538例、法國4128例及哥倫比亞4074例,鄰近國家中新加坡、日本、泰國、韓國、菲律賓、越南、香港、中國等亦有報告病例,其中日本本土疫情近期有增加趨勢。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分析,根據其旅遊史與接觸史,研判該個案為境外移入,個案在治療中,疹子已經改善,結痂也陸續脫落,但仍要等結痂全數脫落後,才可以完全解除隔離,因此現在個案仍在收治中。

由於猴痘是人畜共通感染病,林詠青強調,主要傳染途徑為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和體液、人跟人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性接觸也是感染途徑,若要預防應避免接觸,或是食用野生動物,也要避免接觸感染者,或與陌生人密切接觸,猴痘潛伏期最長可到3周,特別是有相關旅遊史者,回國要注意感染徵兆如發燒、皮膚病兆,有出現類似感染症狀應盡速徵兆,詳訴旅遊史與接觸史。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該個案是今年首例猴痘,具有多國出國史,根據潛伏期5至21日,研判最有可能是在奧地利感染,暴露來源方面,個案可能有社交方面接觸,病毒也已經完成初步定序,為西非株B.1.3,這株也多在中歐、西歐,與個案研判感染地相符合。

羅一鈞說,該個案正在隔離治療中,經過投藥恢復狀況不錯,猴痘雖在全球疫情處於低點,不過還是有零星個案,特別近期在日本有增加,因此228與清明連假期間,會透過網路、機場跑馬燈提醒注意防範,加強旅遊傳染病宣導,民眾回國後3週內也要關切身體狀況,若有水泡、皮疹等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羅一鈞也透露,個案相關接觸者共39名,其中有一位是朋友,12人是職場接觸者,剩下26位是醫院接觸者,包含就醫時於門診、急診、病房接觸,目前評估均處於中低風險,沒有需要採取暴露後預防接種措施,39人當中持續監測有無相關症狀,其中1人出現相關症狀,但採檢陰性已經排除,部分接觸者將監測到2月25日,最長監測到3月6日。

世界衛生組織於去年7月23日宣布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迄今仍維持,郭宏偉分析,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以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可能性較高,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該署除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亦已採購並配置抗病毒藥物及猴痘疫苗供符合條件者使用,及加強監測、通報及適時調整修正相關防治政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