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民法已經把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年滿18歲後,人們能夠自主決定的事情就會多了很多,例如辦理信用卡、開設銀行帳戶、擔任人民團體發起人或代表等等。然而,18歲公民權未能在去年的憲法複決中獲得通過,而且
這個罕見得到朝野共同推動的議題,在選舉後竟然幾乎消失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尤其國民黨是隻字未提,也難怪民進黨在選後檢討報告中,把18歲公民權未通過原因歸咎於在野陣營並未真心推動,但是民進黨也並沒有解釋反對票高達502萬張的原因,更沒有提出未來該怎麼推動。如今換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若他要問鼎總統大位,除了處理論文和黑道等問題,絕不能錯誤解讀18歲公民權議題,更不可放棄推動。
選後至今認為未通過的原因有這幾種。首先是怪
憲法複決門檻太高。因此有些立委建議直接修改《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下修選舉權年齡,甚至認為《憲法增修條文》所規定的修憲複決門檻過高,建議聲請大法官審查是否違憲。但是這種方式很難成功,因為並沒有面對質疑者的聲音。
第二,怪
在野黨沒有推動,民進黨即指出可以從反對票高的地區與在野陣營得票數較高的地區之間的明顯關聯性看出來。但是從韓國瑜到蔡英文,再到想參選2024的侯友宜和賴清德,他們去年可都是有公開表達支持。因此,即使不認為每個人都有付出足夠的宣傳力度,但絕對無法說有人反對。換言之,這502萬張反對票很難算在在野黨的頭上。
第三個反對理由是
認為年輕人不夠成熟。臺灣少年聯盟理事長林月琴分析了反對者主要立場,發現其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認為18歲的孩子容易受到政治操控,而政治勢力也可能滲透到學校裡;第二種則擔心年輕人還沒有能力自我照顧,也不應該被允許參選。這些想法就是最直接且容易理解的反對觀點,也是接下來台灣必須面對的情境。
18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是一個人正式成年的年齡。在18歲以前,通常是依賴他們的父母或監護人來做重大的決定,但在18歲之後,他們有權利成為一名獨立的成年人。因此,
賦予18歲投票權是符合這種獨立性的一個重要標誌,這使得18歲的人可以開始對自己生活的方向有更多的掌控權。
很重要的是,18歲的人已經開始參與進入社會,他們的聲音和意見也應該被聽取和尊重。尤其許多18歲的人已經在學校、工作場所或社區組織中積極參與,並且對許多議題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場,賦予18歲投票權可以讓他們能夠更有效地影響社會和政治議題,以及對他們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再者,賦予18歲投票權也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公民責任感。18歲的人即將成為未來的領袖和決策者,因此給予他們投票權是一個鼓勵他們對社會貢獻的方法。通過投票,他們可以學習如何對社會做出貢獻,了解如何參與和影響政治過程,並意識到公民責任和義務。
總得來說,從國家角度,台灣面對國際問題、兩岸局勢、氣候危機、政府債務,在在都需要世代的理解跟合作,政治人物有責任帶領年輕世代投入社會關心,而非忽視不管,放任世代間的不信任。再從選舉來看,
得年輕選票得天下,願意投入更多資源與心力賦權年輕人的政黨,必然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作者: 木夫/資深國會幕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