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稅收與經濟成長常背離 財部揭3大因素影響

▲觀察近年稅收變化與經濟成長率經常出現背離現象,財政部揭3大原因。(圖/資料照,記者顏真真攝)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2023-02-19 13:28:42
受惠上市櫃公司獲利劇幅成長,營利事業所得稅大增,加上綜合所得稅、營業稅等稅目挹注,使得去(111)年全國賦稅收入成長13%至3.2兆元,首度突破3兆元規模,亦高出預算數5237億元,但「超徵」這麼多也引發批評,財政部解釋,因稅收預算籌編作業約有2年時間落差,當中易受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或其他無法事先預知的重大事件干擾,導致年度實徵結果常有高低於全年預算數的情形。至於近2年也發現稅收變化與經濟成長走勢常有背離現象,長期而言也非保持對應波動關係,財政部則歸納出3大原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財政部分析111年稅收徵起情形指出,回顧近15年預算達成情形,98年因全球金融海嘯肆虐,稅收遠低於預算數,差距高達2538億元;101及102年因歐債危機衝擊國內景氣,連帶損及稅收表現;103、104 年景氣回溫,企業獲利增加,且此兩年分別因納入銀行保險本業調增稅額及因應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將於105年上路,加速房地產交易,105年尚有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及公告地價調漲等因素,致103至105年間連續3年稅收超乎預期,高出數額均大於千億元,106至108年稅收實徵數亦分別高出預算數960億、897億及830億元。

109年因應疫情,政府提供延分期繳稅及免辦該年營所稅暫繳等租稅協助措施,致稅收較預算數短少223億元,中止連續6年達標。110年隨109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普遍成長,加以109年度營所稅暫繳稅款回補及證交稅、營業稅表現俱佳,實徵數高出預算數4327億元。

111年受惠於前一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超過 7 成,營所稅增幅亮眼,加以綜所稅、營業稅2稅目助攻,全國實徵稅收超出預算5237億元,創歷史新高,達成率119.2%,其中中央政府高出4002億元,地方政府高出816億元,均為歷史高點,且地方政府連續10年高於預算數。

財政部說明,111年執行數超出預算數最多者為營所稅,是因110年4至8月間預算籌編期間適逢疫情三級警戒,我國經濟受疫情衝擊程度尚不明朗,且全球景氣存有諸多不確定性,故 111 年營所稅預算編列難度提高,致實徵數遠超乎預期達2973億元之多,達成率141%;其次為綜所稅高出1261 億元,達成率124%;再次為營業稅高出912億元,達成率120%。

另外,遺產稅166億元,達成率179%;關稅91億元,達成率107%;贈與稅58億元,達成率141%;另房屋稅及地價稅各高出34億、33億元,達成率均為104%。多數稅目的實徵狀況均優於預算目標,111年僅證交稅、土增稅及貨物稅等 3 稅目短徵,其中以貨物稅因汽柴油貨物稅調降,短少301億元最多,達成率僅84%。

觀察111年各稅比重,營所稅、綜所稅占總稅收比重分別為31.6%、20.2%,2者合占比重達51.8%,較110年大幅上升 8.9個百分點;營業稅占16.8%居次,較110年下降0.6個百分點,再次為證交稅5.4%,下降4.2個百分點,貨物稅4.7%,為歷年最低,下降1.5個百分點,顯示在所得稅比重大幅上升的排擠下,其餘各稅占比均呈下降。

不過,財政部也提到,就稅收變化與經濟成長率走勢來看,近年兩者常有背離現象,且長期而言也非保持對應波動關係,主要歸納3大原因,包括物價因素、計算內涵及制度面因素。在物價因素部分,財政部說,經濟成長率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變動率,以表示經濟成長速度,亦即反映剔除物價影響後、量的變動,稅收增減則包括價、量因素在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計算內,因GDP是由各行業產出的商品或勞務總價值扣除中間投入後的附加價值加總而得,而稅收為各稅目依各自稅源徵課後之稅收加總。在制度面因素部分,指稅制(包括所得稅落後徵繳)或稅率變動及稽徵機關加強專案查核等措施,如103年營業稅。104年土增稅,分別受銀行保險業營業稅由2%調增至5%、105年即將實施房地合一稅等稅制影響而劇增,致稅收增幅明顯高於同期間經濟成長率。

109年因稅務紓困及延分期繳稅措施,稅收年減2.9%,110年則因上年疫情紓困免辦暫繳稅款遞延入帳,大增19.8%,此2年受稅制影響,稅收走勢與經濟成長率(3.4%、6.5%)落差拉大。111年受通膨升息壓力,加以中國封控措施干擾,全球終端需求萎縮拖累我國外貿動能,經濟成長率回落至2.4%,稅收除受前開因素影響外,在落後徵繳之所得稅實徵狀況良好下,111年稅收年增率仍達13%,明顯高於經濟成長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