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小辭典/美PPI指數火爆為何值得關注 台灣也受牽連

▲美國今年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增速超出預期,美國股市16日不敵賣壓,震盪拉回,連帶影響台北股、匯市17日同步走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2023-02-18 10:50:37
美國今年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增速超出預期,聯準會(Fed)升息陰霾再度籠罩,美國股市16日不敵賣壓,震盪拉回,連帶影響台北股、匯市17日同步走跌。究竟PPI數據與通膨、升息之間的關聯是什麼,為何能夠造成股市動盪,甚至影響各界對台灣總體經濟未來走勢的看法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股四大指數16日全盤修正拉回,且跌幅皆超過1%,其中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挫逾2%,不僅如此,非必需消費品、科技類股同樣賣壓強勁,超微、特斯拉更是垂淚重挫逾5%。連帶影響台北股、匯市17日同步走跌,新台幣兌美元貶破30.4元,終場重貶1.24角,收在30.404元,為1月13日以來收盤新低價,台股則在盤中一度下滑逾百點。

造成美股往下挫低的原因,被指向是由於最新通膨數據高於預期,美國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6%,雖低於前值修正後的6.5%,但遠超出市場預期的5.4%,為去年3月以來最低漲幅;而月增0.7%,高於市場預期的0.4%,創下去年夏季以來最大增幅紀錄;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後,核心PPI年升5.4%,高於市場預期的4.9%。

除了常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外, PPI同樣是衡量通膨程度的常見指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CPI是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PPI則是反映生產環節的成本價格變化,指數綜合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

由於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變化,一般首先會出現在生產領域,接著才會通過產業鏈擴散至下游產業,最後波及消費品,故PPI也被視為CPI的先行指標,一般PPI資料公布的時間也會早於CPI。

美國PPI指數是由勞工統計局(BLS)調查國內農業、採礦業、製造業、天然氣等行業的生產廠商,以及批發零售、運輸倉儲、金融保險等約七成以上服務業的生產商品,在離開生產場所時的價格水準變動情形所公布的結果。

PPI增幅提高,代表生產廠商所須支付的成本上升,而這些成本恐轉嫁到消費品身上,導致CPI指數上漲,通膨程度加劇,因此觀察PPI變動情形,有助預測未來的物價以及通膨變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CPI與PPI指數與通膨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一般來說,數據公布的當天,股價也會有所波動,不過,因PPI關係到的是生產商的成本問題,因此對股市的影響又更為直接。

雖然PPI指數可能會是影響CPI數據的關鍵,但兩者的走勢也會有不一致的情形發生,若PPI上漲,CPI卻呈下跌,表示生產商無法有效轉嫁所提高的成本,企業利潤恐減少,或有虧損的可能。但若PPI下跌,CPI呈現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增加,經濟可能即將進入下一階段的擴張期。

此次美國1月份的PPI報告表明,美國經濟通膨壓力仍然比預期中的還要頑固,加劇各界對於通膨的憂慮,Fed升息陰霾持續籠罩,加上美國提領失業金人數降至19.4萬人,低於預期,反映就業市場依舊火熱,使得聯準會繼續以升息抑制物價的條件再加一,甚至有鷹派官員喊話「3月應該升息2碼」。

美國的PPI指數在衝擊美股之後,不僅連帶拖累台北股、匯市,更影響各界對台灣總體經濟未來走勢的看法,當PPI數據顯示通膨仍高,Fed因而重返大幅度升息,消費必定會受到排擠,對台灣出口影響甚鉅。反之,若美國因PPI及CPI數據降溫,進而放慢或停止升息步調,台灣出口表現即可望好轉,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這兩項指數如此受到台灣各界的關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