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的底蘊

▲中共在去年20次全國黨代表大會(20大)中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說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天(7日)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的高層幹部研習會中再次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是中共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圖/翻攝 央視新聞聯播)
文/中央社 -2023-02-09 16:57:58
(中央社記者朱建陵特稿)中共在去年20次全國黨代表大會(20大)中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說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天(7日)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的高層幹部研習會中再次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是中共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猜得不錯,「中國式現代化」應該是中共第一筆桿子、三朝元老王滬寧的最新發明,它是中共「中國特色」理論體系的最新總結,而所謂「中國特色」理論體系,則是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當照抄西方體制遭遇到與中國國情或中共體制相互扞格時,不得不採取扭曲作為時的一種辯詞。

但中共為何要將「中國特色」改變為「中國式現代化」?因為「中國特色」的主體還是西方的,只是加上了「中國特色」的前位修飾,而「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則是中國的。因此,此一詞語轉換的首要意義,即增添中共治下中國的自主性、獨立性,彰顯「現代化不等於西化」。

其次的意義,習近平治下的中共,厭倦了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指指點點,並且一再點明中國不需要「教師爺」,這確實是一大轉變,「中國式現代化」是此一轉變的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西方的批評,尤其關於中國人權問題的指責,中共的辯解主要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國情說,認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國情;其二是過渡階段說,認為中國還處在發展階段,任何事都要有個「過程」。但「中國式現代化」已經擺脫了這兩種對西方批評的解釋,一舉去除西方社會對中國「和平演變」的想望。

以人權問題為例,中國初始的說法,是國情說與過渡階段說,但習近平主政之後,已經越來越強調道路自信、越來越強調生存權與發展權,主張以「吃飽飯」為第一人權,認為這是中國的現狀、中國對人權的主張,並以此要求西方勿再指指點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放大歷史眼界來看,從「中國特色」到「中國式現代化」,事實上,是中國自清末以來面對「西潮」的一種適應與抵抗,日本當年的明治維新成功,而清末維新改革失敗,中國當代的改革開放,未嘗不是當年維新改革的新時代篇章,但是,日本明治維新走向軍國主義以至最終失敗,則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前車之鑑。

至於「中國式現代化」是不是中國自清末以來關於「西學」、「中體」之間的最終選項,認為還得繼續看,時間還早得很,雖然中共已經非常自大地說:「中國式現代化」,是「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編輯:張淑伶)1120209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