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利率政策鷹鴿大戰,民眾如何自保?

▲春節假期前,各方關注焦點集中在平均地權條例,央行政策在2022年底理監事會最後定調在「升息半碼到1.75%,並暗示有鑑於通膨得到控制,將在2023年停止升息。」後,就沒有其他討論。(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文/徐佳馨-2023-02-01 21:30:55
春節假期前,各方關注焦點集中在平均地權條例,央行政策在2022年底理監事會最後定調在「升息半碼到1.75%,並暗示有鑑於通膨得到控制,將在2023年停止升息。」後,就沒有其他討論。有意思的是,央行在年前公布2022年底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中,難得大篇幅出現央行理事間鷹、鴿交鋒,兩造間對利率政策的態度,頗值得玩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說本次是鴿派理事在「擔憂央行緊縮力道過重恐產生經濟衰退的風險、危害經濟弱勢族群」的考量下,讓升息半碼的「溫和緊縮」成為最後決議,但從資料中可知,鷹派理事認為,央行忽略油電凍漲的政策管制,同時低估房租,過度樂觀看待通膨,造成台灣無法擺脫長期低利的陷阱,僅升息半碼,1970年代歷史經驗顯示,緊縮力道不足、過早放鬆的貨幣政策將使通膨拖延更久,更易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等等考量,有其值得深思之處,在通膨壓力下,也同時得為日後是否鷹派可能成為主流,做好心理準備。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022年12月CPI年增率達到2.71%,全年通膨率則為2.95%,雖還在可以忍受的3%內,卻已經寫下2008年以來的14年新高,主要是水果、油料費和房租價格上漲,而台灣民眾日常外食費用,從2021年第四季起就一路翻揚,姑且不論實質感受,僅從數據上就能得知,庶民日子並不好過。

更雪上加霜的是,這次通膨由於原因複雜,加上長期資金派對後大幅收水,影響基本面穩定,恐成2008年以來最難過的經濟修正,也挑戰過去民眾習慣採取股票、不動產或其他硬資產因應通膨策略。

但當大環境不佳,「投資抗通膨」自然不容易尋找到好標的,同時日常消費提高、加薪幅度有限等因素下,更難有餘裕去尋求抗通膨管道,惡性循環下,日常生活會越發艱困。

按照目前台灣利率水準,即便2024年之後全球出現降息氛圍,以目前台灣金融業隔拆利率距歷史低點不到0.5個百分點,遠低於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下,縱然要因應利率調降,空間相對小。央行在利率政策,在「保經濟」前提下,調控空間不大,想要緊縮貨幣,勢必借重調升存款準備率,發定存單、從銀行手上回收游資等隨時可以上手的武器因應,這也促使銀行放款與否態度成為一大關鍵,借款人與擔保品的條件,會成為日後決勝的關鍵。

換言之,可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交易過程只要牽涉到貸款,就得注意是否踩到央行給各銀行的紅線,民眾想要自保,首要得為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狀況,一旦需要槓桿,也才能獲得奧援。其次,在資金運用上,除了保本,透過其他正當方式取得更多的可支配所得外,更應該謹慎對待每一分錢和每一筆投資,因為賠錢很簡單,獲利卻都不容易。

告別了過去人云亦云的時代,接下來這一年,投資市場再難有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好時機,凡事都得靠自己多做功課,才不至於賠得欲哭無淚。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