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台灣電動汽車 7,064 輛銷售中,其中 Teala 佔了 5,632 輛,其中主要集中在 Model 3(5,607)輛,而到了 2022 年的 16,120 輛中,則分別由 Model 3 的 7,931 與 Model Y 的 3,644 輛所貢獻,其中 Model Y 在 12 月就貢獻了 3,598 輛,一如 Tesla 的特色,累積多個月的訂單量在船期到港後一個月全數宣洩,從此後來居上的趨勢極有可能會在 2023 年取代 Model Y成為台灣最暢銷電動車款,但是這是建立在順利交車的前提上,不然以Tesls 習慣的「單打雙不打」特色,年度電車暢銷寶座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唯一確定的是,冠軍應該還是會在Tesla 手上。
Tesla 仍舊是電車大宗,在 2021 年僅有 1,432 輛「非 Tesla」品牌電動車掛牌上路,而在 2022 年其他品牌則稍有起色,4,545 輛非 Tesla 品牌電動車受到消費者青睞,也就是 Tesla 在電動車市場占比從 2021 年的79.7%,下滑到 2022 年的 71.8%,雖然呈現萎縮趨勢,但首先,若 Model Y 能在 2023 年火力全開,2023 年 Tesla 仍舊有可能呈現市場占比上揚的趨勢,其次,其他非 Tesla 品牌若能拋開過往的不利因素積欠訂單如期交付,Tesla 陣營與非 Tesla 陣營的板塊爭搶戲碼,才會很精彩。
如果你不愛 Tesla?別擔心,你的選擇越來越多
說到了非 Tesla 陣營,在 2021年,一如上文所述,主要是圍繞在豪華品牌的表現,如 Porsche Taycan 交出了800 輛成績站上亞軍,第三名則為 Audi e-tron Sporback 的 157 輛,其餘則皆為十位數甚至僅有個位數的銷售成績,顯見除了 Porsche與 Audi 以外,在 2021 年其他品牌所出的電動車似乎都還不成氣候。
但到了 2022 年,非 Tesla 陣營熱鬧了許多,雖然除了 Tesla 以外仍沒有達到千位數的品牌,但至少百位數的銷售成績除了先前的 Porsche 與 Audi 以外,還多了 BMW、Volvo、Kia、Hyundai、Mercedes-Benz、Toyota、Nissan 等(以銷售成績排序),也剛好在 2022 年台灣電動汽車銷售品牌排行中,前十名都有百位數以上成績,如下表所述:
早從多年前就以 i 子品牌搶佔電動市場的 BMW,都會掀背小車 i3 與跑車定位的 i8 似乎無法獲得市場共鳴,一是當時電動車風氣仍未成氣候,二則是兩款車或許都非市場銷售主力。反觀以主流的休旅車登台的 BMW iX,除了直接切入豪華品牌銷售主流的中型休旅車以外,與過去 BMW 大相徑庭的外型與設計風格,完全切中了當前「喜新厭舊」的電動車購買族群口味, 所謂的新,代表的是與傳統油車截然不同的設計思維、操控介面等,iX 身上讓過去忠實 BMW 迷所反感的元素卻成為了電車市場的亮點,以車型銷售而言,iX 於 2022年累積了 728 輛訂單,僅次於 Model 3 與 Model Y 成為第三名,就是最好證明。
除了休旅車以外,BMW 還有什麼讓車迷喜愛的特色?運動轎跑車當然也是重要的一環,這也說明了為何 i4 雖然不如 iX 是以純電車誕生為基礎(i4 立基於 4 系列 Gran Coupe 車系),但也能以 230 輛的成績獲得年度電動車型銷售第八名成績,但箇中關鍵,應該還是如先前試車報導中所述,255 萬的代價就能一舉獲得 BMW 品牌光環、340hp 最大馬力、0-100km/h 零百加速實力、原廠宣稱的 493~590km 續航里程等表現 ,這過去在 BMW 難以購得的極高 CP 值,或許對比 Tesla Model 3 不一定勝出,但至少對仍抱有傳統品牌情結、需要對家中親友交代的買家而言,是個極佳選擇了。
在排行榜中,除了前十名以外,其實也有些讓人玩味的數據,如中華汽車所推出的 e-Veryca,銷售表現其實比想像中還好,當然不可不提其與政府單位的合作,如與業者合作提供 22輛 e-Veryca 供金門當地遊客租賃;而耕於市場多年的 Jaguar i-Pace 雖然擁有不俗實力,但礙於品牌小眾化,年銷量僅能達到 47 輛,銷售數據與產品實力完全不成正比。而過去擁有相當高知名度的精品級掀背小車所推出的電動版本如 Mini Cooper SE 與 Fiat 500e 其實也都有超乎預期的銷售表現,其中 Mini Cooper SE 達到了 85 輛,還勝過 Mercedes-Benz EQB 以外,由貿易商 PIT Select 挪威特國際所引進的 Fiat 500e 也成為小眾電車的代表,未來 2GameSome 也將有實際試駕與採訪報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