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一個國家的文化呈現,可以在他們的錢幣與紙鈔上展露無遺,而貨幣上的圖案就是該國官方要世人尊崇的對象或精神。在韓國最流通的一千元與五千元紙鈔,上面的肖像就是朝鮮時代的兩大儒學家李滉、李珥。他們雖為師徒關係,卻有著不一樣的哲學見解,兩人被並稱為「朝鮮儒學雙壁」、「二大儒」。另外在五萬元紙鈔上的肖像則是李珥的母親,也是朝鮮時期著名的女畫家、文學家與詩人-申師任堂。看來李珥之所以被韓國人視為建立朝鮮哲學思想的主要功臣,不旦得歸功於有李滉這位良師,還有個猶如韓版孟母的母親。那麼究竟李珥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珥生平
李珥(1536年-1584年)人稱「東方聖人」。字叔獻、見龍, 號栗谷、石潭、愚齋,後世尊稱他為李栗谷或栗谷先生。出生於江陵(江原道),是李元秀與申師任堂的第三個兒子。由於母親申師任堂是朝鮮著名的詩人與書畫家,李珥長年耳濡目染下,相傳八歲就會作漢文詩,十三歲的時候就考中進士的初試,在江原道轟動一時。十五歲(1551年)母親離世後,他離家到金剛山苦研禪學多年,最後卻不認同禪學,轉而回鄉攻讀儒學。二十三歲(1558年)時拜人稱「東方朱子」的李滉為師,二十八歲時再次考中生員、進士科和明經科,在朝中歷任多項要職,最後因病辭官期間,專心從事書院教育。
哲學思想與成就
李珥雖然是李滉的弟子,卻在儒學思想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發展出獨門學派-「主氣論」。當時的朝鮮王朝以朱子學的「理氣互發論」為主流,然而他卻反對這樣的論點,也不認同李滉的「理一元論」、徐敬德的「氣一元論」。他認為這世上並沒有無形無為的氣存在。他批判李滉的「主理論」是將「元氣」視為形成天地萬物的一切物質基礎,就如今的哲學角度看來,是屬於唯物思想。但李珥則認為「氣」和「理」才是世界的構成。理氣是兼發的、是天地的父母,而天地則是人物的父母。理應該是無形無為的存在,而「氣」具有運動能力,是有形有為的存在。李珥把事物運動變化的內在原因稱為「機」,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據。而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氣二元論」,反映了一種新的宇宙觀的形成。因此,相較於李滉的唯物觀,李珥則是轉向了客觀的唯心主義。
此外,李珥認為人的認知與知識來自於人的感官。通過各種經驗與實踐的求知途徑,才能客觀而合理地認識世界。他把認識的過程分為上中下三層,闡明了感性知識、理性知識和實踐之間的關係。另外,他對佛教在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的見解上,有很嚴厲的批判,認為佛教是社會的寄生蟲。唯有儒家的倫理綱常才是恆古不變、不可違背的真理。李珥的學術理論後來發展為『畿湖學派』,與李滉所主導的『主理論』,又稱嶺南學派(영남학파)分庭抗禮。各自的擁護者通過科舉考試,陸續進入官僚體系後,居然演變為爭權奪利的黨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本上朝鮮王朝的政治特色之一就是黨爭不斷。當中國的性理學說傳到朝鮮後,經過長年不斷的互相辯證與發展下,原本的士林派分裂為「理學派」與「氣學派」。將理學派集大成的李滉,為了捍衛朱子哲學的基本教義,以激烈帶攻擊性的言詞,排斥其他諸如老莊思想、功利主義等等其他學派。而他的徒弟李珥所發展出來的「畿湖學派」,則是對於實務與經世致用更為關心。兩派從原本的學術爭論,逐漸演變為意氣之爭。到了光海君時代,變本加厲,最後形成血腥的黨爭。當時朝中分為以外戚沈義謙為首,在先王明宗時即參政、相對老派並支持李栗谷(即李珥)主氣說的西黨人。另一個則是支持李滉的主理說、相對年輕化的東黨人。這兩派人馬從原本在意識形態日益尖銳、對立,後來變成在朝政上必須選邊站,導致在權位與升遷上互相卡位而造成國政混亂。黨爭造成的混亂,連李珥也看不下去,互相奔走兩方,勸雙方放下成見,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盧李調停」。黨爭還造成李氏王朝在應對日軍兵臨城下時的壬辰倭亂、丁酉再亂時的政策延誤。
李珥對於政治的見解,著重的是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在面對保守的政治權鬥下,為了國家發展,仍提出許多進步的觀點,例如改貢納、改軍籍、合併州縣、庶民許通仕路等等,他還為國家培養了一批經國濟世的人才。1583年,他上書宣祖,提出十萬養兵的建議。呼籲要加強國防,才能預防與抵抗北方女真族與南方日本的侵略。再加上他的哲學理論,被往後具有進步思想的朝鮮哲學家所繼承與發揚,也無怪乎李珥在韓國人心中的地位如此崇高,成為韓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