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膝關節/90年代的少年們,你們的年度最佳來了

▲《灌籃高手》或許就是每個90年代少年們的最佳註解。(圖/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文/膝關節-2023-01-17 11:52:03
那個年代,只要經歷過1990-1996年收看《灌籃高手》的人,都聽過一個都市傳說:作者井上雄彥出車禍死掉。當然,事實上不是如此,卻也反映出那個年代這部作品有多紅,紅到連載結束後,在學生之間流傳的謠言,最後會變成一個傳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篇我不按照過去影評結構寫,任性一次,深崛著回憶談談:關於我和《灌籃高手》變成家人的故事。



當年在台灣接軌少年JUMP的少年快報,經常是一本傳閱全班,漫畫書店也有把少年快報中,各自不同漫畫的章節拆開出租。還記得負責買漫畫的同學是班上人緣很好家裡也很有錢的好同學,每次到了出刊的時候,大家都會對這位同學表達格外尊敬的心情,因為他是Play 1,大家會輪著當Play 2-50幾號。

少年漫畫自然是當少年的時候最有感觸,《灌籃高手》連載時間從1990年到1996年,一場比賽打滿一個學期是常有的事情,木暮的一顆三分球可能會半年才投進(誤),但作者井上雄彥毅然決然地在全國大賽留下如此不完美的結局,或許就是我們少年時代的最佳註解。

▲《灌籃高手》作者井上雄彥毅然決然地在全國大賽留下不完美的結局。(圖/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不完美,才真實。

用盡全力拚搏,不一定拿到最後勝利,但中間會有著精采過程。當年許多人對於湘北高中無法拿下全國大賽冠軍覺得遺憾,畢竟井上雄彥從最初只是要畫一個小混混打籃球的喜劇故事,怎知道慢慢地變成青春熱血勵志詩歌?而寫畫風真的也有變化,更加寫實,線條優美。

也絕對料想不到,能從當時日本冷門的籃球運動,會因為這套漫畫而讓當時看過的讀者們,對籃球有了不同生命感受。三井壽、櫻木花道兩人貢獻的人生名言,令人印象深刻。「教練我想打籃球!」、「因為我是永不放棄的男人!」、「我只有現在了啊!」基本上那些名言已經內化成為記憶,變成感動基因的一環,只要有誰講出這幾句話,就算你我素昧平生,也能瞬間變成可以把酒言歡的朋友。

加上公牛隊時期的喬丹兩度三連霸,不管是NBA或是灌籃高手漫畫本體,都成了我們那個年少時代的熱門議題。

▲《灌籃高手》是專屬於90年代的集體鄉愁。(圖/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那是專屬於90年代的集體鄉愁,大家都記得,關於每一位少年,都跟《灌籃高手》變成家人的故事。那些角色活脫活在我們的青春之中,而遇見了電影版上映計畫,彷彿那些青春也跟著回來了,那個年代的籃球場上,搶籃板會覺得自己是櫻木花道,投三分彷彿三井壽上身,運球突破想到宮城良田,帥氣上籃就學流川楓,頭髮立起來會以為自己是仙道。

《灌籃高手》就是這樣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一道牢不可破的神話。直到今年電影版上映,從來沒有想過能再次跟90年代的青春重新相遇。更難得的是,井上雄彥給了當年粉絲這個大禮包,居然還有驚喜。

由於引起轟動的動畫版本沒有製播完畢,這使得多少當年沒看到山王之戰的粉絲抱著這個遺憾經過了26年。透過3D化設定,讓整場比賽更加流暢寫實,而當年故事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電影版該怎麼帶來新的視野?以控球後衛宮城良田的角度切入,把一段感傷的兄弟情誼,變成全然投入籃球的熱血,人生的遺憾與糾結,在比賽之後得到釋放。

▲引起轟動的動畫版本沒有製播完畢,這使得多少當年沒看到山王之戰的粉絲抱著這個遺憾經過了26年。(圖/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不得不說,即便因此節奏會中斷,卻也不影響觀看樂趣。

基本上《灌籃高手》劇場版就是用宮城良田的角度來看山王之戰,不像過去讀者習慣用櫻木花道出發。如果從劇場版邏輯來看,櫻木花道保留了原味漫畫精神,三井壽也算有,差異比較大的是赤木。倘若觀眾覺得為何不用原作櫻木主導整片肌理就好?那麼或許作者井上雄彥還是當年20多歲的時期來說,可以接受自己用這樣的角度創作,但隨著年歲增長,解讀球場的變化,肯定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有了不同想法。

三井壽應該是原作中最被作者眷顧的角色,浪子回頭這種戲碼永遠能打動人心。流川楓的耍帥只能擄獲當年的少女芳心,把角色往裡頭看,流川楓就是個傲嬌好球技少年罷了。故事很難從他身上拉出一個完整的結構。相較之下,兄弟情的設定,就讓宮城良田為何要打籃球?為何執著這件事,顯然比其他角色更具溫度。

在球場上,宮城良田想繼承兄長的號碼,打出比哥哥更好的成績,替哥哥完成那個沒有完成的挑戰山王,直攻全國大賽的夢想。

寫實是《灌籃高手》中很重要的元素,別看搞笑歸搞笑,這作品中正因為兼顧了浪漫與寫實,才能有這麼高的說服力與認同感。而宮城良田希望母親能肯定自己,從真正面對遺憾、放下遺憾、克服遺憾,宮城良田與兄長跟母親之間的戲碼賺人熱淚,即便結構略嫌公式。

▲寫實是《灌籃高手》中很重要的元素。(圖/台北双喜電影提供)
但不可思議的音樂留白,成功昇華本片層次。井上應該很清楚自己的粉絲們,那些當年投入漫畫畫格中的少年們,如今都已中年之後,想看的,並非只是賣弄熱血情懷。見到如此深厚情感設計,更清楚人世間的無奈難解習題。

想不到《灌籃高手》可以這般成熟節制,特別是最後幾秒的關鍵時刻,整個抽調音樂,連背景聲響也宛若潔淨真空狀態,全場就算掉了一根針也能聽見,這絕對是漫畫所無法帶來的震撼設計。

當年的漫畫《灌籃高手》是少數見好就收的作品(想想出版社很少讓人氣漫畫只有連載6-7年的時間,大部分至少都12-18年左右),就連電影版也是多年磨一劍,而且也不會變成系列電影,在當代IP化的商業機算利益底下,鮮少有創作能維持這樣純粹初衷。90年代可能是最後一個擁有集體記憶的時代,進入2000年之後的分眾市場已經很難再召喚出好幾個世代的鄉愁。《灌籃高手》是如此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井上雄彥的堅持,力求每一格精雕細琢,這是獻給粉絲的真正情書,也修補了當年動畫沒完成的遺憾,給出超越滿分的籃球詩歌。


●作者:膝關節/影評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