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檢驗一次看! 通過「這幾關」血液才能成功捐出

捐血檢驗一次看! 通過「這幾關」血液才能成功捐出
健康醫療網-2023-01-11 20:31: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台灣血庫鬧血荒,民眾想要捐血還需符合捐血條件,捐出的血液還需層層檢驗,確認安全無虞才會送到輸血病人手中,但捐血需要經過多少檢驗你知道嗎?台北捐血中心技術組組長陳明鴻表示,簡單可分為「捐血前的篩選」,以及「捐血後的檢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液安全先從採血端把關 依標準篩選捐血者

「捐血前的篩選」主要是由採血課負責,民眾想要前來捐血,第一步需要進行資格審核,查詢捐血紀錄、了解上次捐血檢驗結果、捐血間隔時間等,並測量體重(女性>45kg,男性>50kg)、血壓值(收縮壓90-160mmHg,舒張壓50-95mmHg)。

第一步都符合捐血標準後,第二步需填寫健康問卷,了解捐血人健康狀況、旅遊史等等,民眾若由血液傳染性疾病高風險國家回國,如:瘧疾、西尼羅病毒等感染危險區域,台灣又無法規要求其檢驗,則會採取相關的暫緩捐血限制。

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劉俊宏指出,這些都是用來評估民眾適不適合捐血的方式,填寫完健康問卷後,進入面談室,還會再確認問卷上所有的問題,在這些過程中就已經有好幾個把關的動作。

面談時會再確認捐血相關注意事項,並進行體檢,測量體溫(口溫<37.5℃)、血壓(收縮壓90-160mmHg,舒張壓50-95mmHg),以及血液檢查,包含血紅素(男性>13g/dL,女性>12g/dL)、血小板含量數(捐分離術血小板者需檢測,含量數應>15萬/mm3)等等。

捐血後還需多項檢驗 NAT加入提升血品供應品質

「捐血前的篩選」若都符合捐血標準,便會正式進行採血,但是這並不代表民眾捐出的血液能夠成功送往醫院幫助需要的病人,血袋要供應給醫院使用還需進行「捐血後檢驗」,這部分將會由檢驗課實驗室負責。

檢驗課會進行ABO血型檢驗、Rh血型檢驗、紅血球異體抗體篩檢、血清轉胺酶檢驗(ALT)、梅毒血清檢驗、B肝病毒表面抗原檢驗、C肝病毒抗體檢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抗原及抗體檢驗、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抗體檢驗及病毒核酸檢驗(NAT)。

血清轉胺酶(ALT)是肝細胞內的一種酵素,若是肝細胞受損,血液中ALT會上升,若ALT超過100U/L,民眾捐出的血液就不可使用,陳明鴻組長表示,ALT值主要針對B肝、C肝病毒以外的肝炎病毒,如A型肝炎或E型肝炎等等,所以與健康人ALT參考值(≦40 U/L)用意不同,數值標準就不同。

而梅毒、B肝病毒、C肝病毒、HIV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這5個血液傳染性病原檢測只要有一個檢測結果為陽性,捐出的血液就不可使用。此外,檢驗課還會針對B肝病毒、C肝病毒、HIV病毒進行病毒核酸檢測(NAT),若檢驗結果為陽性,捐出的血液也不可使用。

陳明鴻組長表示,過去使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IA)檢測病毒感染,是以感染後個體產生的病毒抗體為主檢測,當體內病毒相關抗體未達一定數量便檢測不出感染情形,醫學上稱之為「檢測空窗期」,而NAT是直接針對病毒本身遺傳物質做檢驗,能大幅縮短檢測空窗期。

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年報資料顯示,從102年實施NAT以來,避免了1萬2千多袋有感染風險的血品供應給臨床使用,若是沒有NAT,這些有風險的血品就會逃過EIA檢測,送往醫院,病人就會因輸血而遭到病原傳染。

捐血需要經過層層篩選、檢驗把關,最後血液才會輸入病人體內,而這些檢驗結果也會一併告訴前來捐血的民眾。陳明鴻組長特別強調,這些檢驗並不是健康檢查,而是為了檢測血液安全供病人使用的一個標準,民眾不應將捐血站當作健康檢查站,收到檢驗報告後如果有任何疑慮也應該前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自身健康狀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3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