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今(10)日公布海域空氣品質調查結果,認為初步監測結果顯示,自109年起實施的低硫燃油政策已有成效,大幅降低二氧化硫濃度,也發現船舶進出港若減速可以降低污染排放,期望未來規劃能強制船隻進出港時減速,並納入空品維護區範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蔡孟裕表示,目前環保署與海洋委員會合作,已分別於淡水、台中及台南等3處海巡隊艦艇上裝載標準規格的空氣品質監測設備,並從111年10月起,監測PM2.5、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重要空氣污染物。
蔡孟裕說明,在二氧化硫的監測結果方面,以北部淡水隊為例,二氧化硫平均為0.68ppb,相較於鄰近陸地上淡水測站的1.37ppb,顯示海域的擴散條件好,也讓空氣品質較陸域更佳。
蔡孟裕指出,從淡水、基隆、麥寮及小港等4個沿海陸域測站的二氧化硫濃度變化來看,110年平均是1.93ppb,111年為1.52ppb,不但比鄰近韓國釜山港110年的3.5ppb來得好,相較於台灣該4測站107年平均3.51ppb,下降幅度達6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蔡孟裕提到,一般船舶的航行速度在20節左右,但根據研究,船舶若能讓平均船速降至12節,其耗能及空氣污染排放量最低,從這次專案中二氧化氮的監測結果可發現,10月份淡水隊港區出口處測得的濃度為15.32ppb,遠較離岸5海哩外的平均濃度9.55ppb來得高,其原因之一與船舶進出港時未減速排放有關。
因此蔡孟裕表示,這些資訊也讓環保署可用來研擬船舶進出港減速的鼓勵或防制措施,像是在船隻進出港口一定距離時必須減速,等到離岸較遠、擴散條件相對好時,才可恢復正常巡航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