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一份刊於「比較神經學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暴龍的大腦含足夠神經元,有堪比狒狒的智慧能解決問題甚至建構群體文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華盛頓郵報」報導,長久以來人們對暴龍的印象就是高大、笨拙,之所以能稱霸白堊紀端賴駭人的巨顎與利齒,而非智慧。
但這份5日刊於「比較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暴龍就是牠們那個時代的靈長類。
研究作者、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神經科學家兼生物學家郝庫蘭諾赫佐(Suzana Herculano-Houzel)認為,暴龍這類獸腳亞目恐龍(前肢小、主要由2隻後腳行走或奔跑的肉食性恐龍)腦細胞程度近似狒狒,應有解決問題甚至建構群體文化的能力。
她說:「若非發生小型星體撞擊地球引發大毀滅,地球將會是一個很可怕且全然不同世界。」
這項研究建立於越來越多的證據基礎上,這些證據表明暴龍不僅是一種大型生物,還是一種群居動物。
構成恐龍灰質(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由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微血管組成)的軟組織早就腐爛消失。因此郝庫蘭諾赫佐研究暴龍的骨質腦殼,並與鳥類的骨骼進行比對。鳥類是現存的暴龍近親物種。
郝庫蘭諾赫佐從鴕鳥與鴯鶓(又名澳洲鴕鳥)推斷,暴龍大腦的神經元多達30億個,已近似狒狒;同屬暴龍科的歧龍(Alioramus)也有10億個大腦神經元,近似捲尾猴。
郝庫蘭諾赫佐表示若認知能力接近狒狒,意味暴龍可能懂使用工具,也會將知識傳遞給下一代。
已有研究顛覆暴龍是身覆鱗片、單獨行事的形象。在美國猶他州、蒙大拿州和其他地方發現的大型墓地化石表明,這類食肉性恐龍像狼一樣成群活動;另有雄性獸腳亞目恐龍的遺骸化石被發現時,是在守護一窩蛋,與現代鳥類的行為相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古生物學家甚至認為暴龍應長有羽毛,正在尋找化石證據。
郝庫蘭諾赫佐的分析是將獸腳亞目恐龍拉出來,列為單獨一種溫血群體,不把暴龍及近親與其他種恐龍混為一談,也認為總有一天會找到暴龍使用某種社交方式成群結隊狩獵的證據。(譯者:陳亦偉)1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