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到底要不要布雷?

▲火山布雷系統使用的國家不多,後續的零附件整補恐需後勤單位傷腦筋,那麼在台灣到底要不要布雷?(圖/美國陸軍)
文/楊威利-2023-01-09 17:39:25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積極主導陸軍建軍備戰。
※地雷優缺大論戰。

新聞
2022年12月28日,美國批准再次對台軍售項目,總價18,000萬美元的陸上機動布雷系統(Volcano),這是拜登總統上任後對台第八次軍售。

※美國積極主導陸軍建軍備戰。

這項軍售案早在2022年1月就已經有所討論,媒體批露代號「九陣計劃」下的軍購案,全案已奉核並由國防完成後續作業。

火山佈雷系統制式編號M136,是美軍研製的產品,具備空中與地面布放兩種模式,地雷具定時自毀能力,當系統配置為成後可布放最多960枚反戰車(AT)或人員殺傷雷(AP),雷區面積達1100 X 120公尺。

火山布雷系統主要構成單元為M139布雷器,外觀類似艦艇干擾火箭或是陸軍過往用的工四多管火箭發射器,每組佈雷器可配置40具雷筒,每一個雷筒可配置5枚反戰車地雷與1枚殺傷雷。M139佈雷器可配置在直升機、履帶或輪型卡車上,抵達定點後可快速拋射,具體情況類似農曆年鹽水蜂炮的景象。現在問題來了,歐美國家有用這類系統嗎?

▲拋射地雷布放的火山布雷車,快速部署在這張圖片中一覽無遺。(圖/美國陸軍)
就目前資料來看,英美與韓國有用過火山布雷系統,美國方面是封存再檢整後出售,光就這一點來看,外界難免有美國不要的或是封存的武器,檢整後再給台灣的印象,這種封存、啟封再給盟國的作法,P-3C反潛機也是這種樣態,端視兩方如何談判。火山布雷系統的採購與P-3C略有不同,P-3C許多國家都還在操作,相關的零附件整補後續會比較容易,但火山布雷系統使用的國家不多,採購後的維修或是零件整補等等,恐怕會有疑慮。

地雷研製與快速布雷其實科技層次不是那樣頂尖,因此若軍方覺得這套系統很重要,不妨與軍備局或中科院合作,生產自己可用的地雷與布雷系統,但前提是需修改「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同時投注經費研製各種地雷與發射器,以便日後可以取代獲彌補火山布雷系統的不足。

誕火山布雷系統的採購也可以讓外界看出一個隱憂,美國正透過軍售改變台灣陸軍的建軍備戰方向!陸軍先前採購40輛M109A6自走砲變更為29套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火山佈雷系統與M1A2T也是具體案例,這難免讓外界質疑,台灣軍方有向美國說「不」的權力嗎?俄烏戰爭中證明了無人機的好用,那何以還要主戰車?

※地雷優缺大論戰。

火山布雷系統的引進引起國內許多辯論,最大的批判來自於人道立場,國際間有相關的「渥太華條約」,台灣也有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因應,因此採用這種不人道的武器難免會被外界批判。況且火山布雷系統號稱可以4小時、48小時與15天自毀的能力,堪稱是「智慧型」地雷,但再精密的武器都有失效的可能,加上金門地區迄今還有過往埋設地雷、卻被人畜引爆的案例,再再都使得大眾對地雷的自毀科技沒有信心。

▲地雷大致區分成反戰車與人員殺傷雷,過往北約運用地雷的主因在於彌補與蘇聯在戰車上的差距。(圖/美國國防部)
再以金門為例,自1990年代後,軍方費近20年與大筆經費除雷,未來若真的在台灣布雷等局勢緩和後又需要除雷,除雷費用通常會高出布雷費用10倍以上;後續也有評論指出地雷相當不環保且不人道,但當國家存亡危急之秋,環保甚至動物保育都必須拋之在後。

就軍事面來說,地雷主要的要用在彌補兵力上的不足,例如二戰時北非或東線戰場上,德軍布雷主要是掩護側翼,例如沙漠邊緣或主幹道,迫使敵軍朝我方預劃的火力區前進,就台澎防衛作戰來說,地雷與布雷是可行的。這種「自封」說也出現在水雷這武器上,不是海軍要去對方航道布雷,是以水雷將台灣周邊航道布雷,不讓敵前進。漢光38號演習中,台北港攻防戰出現海軍合字艇布雷,53工兵群M3浮門橋車在淡水河道布放爆裂物等,其實都是水雷/地雷運用的戰例。

總的來說,承平時期部隊的戰演訓是必須考量到環保與居民用地需求,例如左營軍區的直升機起降,或是空軍各基地配合周邊國中小下課時間起降等,都是受制於民間需求;漢光38號演習台北港攻防戰期間,河防營兵力的配置與陣地構成,還要看周邊野鳥生態,野鳥孵蛋的地方能遠離就遠離。這些都是部隊演訓時遭到限制的案例。

軍方沒有說的是,台灣是一個島嶼,決戰境外主要是海空軍機艦與飛彈指揮部的遠程飛彈,若不幸海空軍落敗要陸軍防守海岸線或登陸地區時,其中有一個選項是布雷,要不要布雷是政府與軍方高層決定,但陸軍必須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供政府參考例如修正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公告雷區位置(這點很難),後續研發各式地雷與發射器等,否則難免讓外界有火山布雷器是美國強制推銷的印象。畢竟目前許多操作過火山布雷器或類似地雷撒布器的國家,因為沒有大規模陸戰的需求,所以都將這類武器封存或退役,另謀其他戰場上的解決方式,陸軍的建軍備戰必須符合現今陸戰趨勢,不是嗎?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