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今(27)日拍板民國94年以後出生役男,義務役役期延長為1年,從民國113年(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國軍役期10年內又一次重大變革,但也象徵4個月軍事訓練役徹底失敗,以及募兵制成效不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開始實施徵兵制,符合徵兵標準的役男,陸軍當2年,海空軍3年,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國共戰爭未歇,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蔣介石政權又不放棄反攻大陸,因此國軍一度維持百萬大軍。但是1987年解嚴之後,台灣邁向民主化,1996年實施總統直選,軍隊的角色、役期是否該縮短等議題也開始獲得重視。
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一方面透過裁軍不斷讓軍隊瘦身,也推動軍隊國家化有成。另一方面,藍綠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都提出縮短役期的政見,主因在於役期超過2年,許多役男抱怨人生規劃被打亂,在軍中更是掃地、拔草、刷油漆浪費寶貴時間。而當時的兩岸氛圍趨緩,儘管共軍還是經常在台海周邊軍演,但是兩岸開放交流之後,台灣民意也多數認為中共不可能犯台。
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曾指出「戰爭是政治的工具」,在台灣則可以說「兵役是選票的工具」。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之後,將役期縮短為1年10個月;馬英九總統任內更是直接變成4個月軍事訓練役,搭配募兵制,維持17萬左右兵員。軍事訓練役之所以維持4個月,是因為憲法中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且4個月役期大專生可以利用2個暑假服完兵役,期盼結訓後可以成為合格的步槍兵。
不過,事與願違,2018年元旦開始實施的4個月軍事訓練役,扣除休假實際當兵只有3個多月,加上軍事審判法廢除後,役男更難以管教,讓役男的戰力不斷受到質疑。更糟的是,政府期望以募兵制的志願役官兵做為國軍主要戰力,但是受限於少子化與軍中留營條件不夠誘人,讓軍方面臨嚴峻的招募壓力,只好透過下修編現比,來美化募兵成效。
台灣役男只要當4個月的兵,讓國際大呼不可思議,周邊受到強敵威脅的國家,如南韓、以色列與新加坡都維持1年半以上役期,以色列甚至連女性都要當2年兵。作為台灣主要武器提供者的美國就質疑實施軍事訓練役的台灣,到底有沒有防衛的決心,因而不斷對政府施壓,希望能延長役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也同樣不放棄武力犯台,且軍事實力大幅領先台灣,兵役延長再度成為熱議題,也逐漸獲得共識。但是由於11月有九合一大選,導致執政的民進黨不敢在選前宣布兵役延長,怕年輕人選票流失。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國防部打算延長兵役遭綠營認為是敗選禍首之一,但是選後兵凶戰危情況並未消失,蔡政府仍持續面對美方壓力,只好在2022年底宣布兵役延長為1年,2024年開始實施,4個月軍事訓練役也將走入歷史。或許民進黨政府也希望在1年的公告期內能夠止血,避免在2024總統大選前才突然宣布,再度重挫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