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特稿)有個線索可看出歐盟各國領導人對某件事討論激烈卻莫衷一是,那就是高峰會後的結論文件對相關議案只寫短短一句「進行了一場戰略性討論」。10月歐盟高峰會出現這句話是在對中國關係上,而這次指涉的是跨大西洋關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盟27國領導人15日召開今年度最後一場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也就是高峰會,除了重申對烏克蘭的支持,並將棘手的天然氣價格設限問題交給19日能源部長會議談定。
另一個花了許多時間討論的議題,就是面對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對電動車等綠能產業大補貼,是否也該有「歐洲版的IRA」。
但不僅部分歐洲國家擔心針對在地企業補貼有違自由貿易原則,更麻煩的問題是錢從哪裡來。畢竟歐盟從應對疫情到能源通膨都花了不少錢補貼民生經濟,而且看來得繼續花。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想找新財源,提議設置歐洲主權基金,她說:「我們的產業政策需要共同的歐洲專款。」
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呼籲歐盟國家要共同因應以維護這個單一市場,不要變成會員國之間「比誰的口袋深」。換言之,就是避免變成歐盟各國各自祭補貼、防止產業出走到美國,結果變成歐盟內富國窮國彼此的不公平競爭。
財政紀律派的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不太歡迎又湊一筆新錢的主意,但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主張歐洲「需要份量足以和美國匹配的資金」來保護在歐洲的重要綠能及科技計畫。
歐盟和美國自2月俄烏戰爭以來密切合作,包括聯手制裁俄國、成立「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PGII)以反制中國財大氣粗的「一帶一路」計畫。
但通膨無情、經濟現實,這對佳偶到了年終卻似變成怨偶,歐盟希望美國修法未果,被迫面對「政府補貼大比拚」壓力,卻不能也不想跟美國撕破臉,高峰會結論只好留下一句「對跨大西洋關係進行了一場戰略性討論」。
范德賴恩則努力緩頰,包括高峰會後的記者會和14日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大會開議演說,都強調「IRA其實是好事,代表美國積極加入促進綠能轉型的行列」。
她說:「我們絕不要忘記看大局。一場戰爭正在我們的邊境肆虐⋯⋯現在不是與我們最密切夥伴兼盟友打貿易戰的時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到經濟戰略,她在議會把與美國競爭的話鋒轉向中國,「我們都知道,一些最緊急需要的關鍵原物料生產和加工都控制在一個國家手中,那就是中國。所以我們與美國對這個戰略弱點有共同關切,打破中國壟斷的一個可能方式就是與美國和其他夥伴建立一個原物料俱樂部。」
促成盟友團結的最好方式往往來自共同敵人和危機,先是俄國、又有中國,跨大西洋的關係其實一句話也就夠了。(編輯:周永捷)1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