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廖元豪:多聽反對者聲音並努力溝通 多用同理心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出席《NOWnews今日新聞》跨世代論壇。(圖/記者陳明安攝影,2022.12.16)
記者施怡/台北報導-2022-12-16 17:38:27
中華民國史上第一次的修憲案公民複決,18歲公民權投票上月底結果出爐,最終並未過關。 《NOWnews今日新聞》跨世代系列論壇,今(16日)邀請朝野政治人物與學者專家,討論18歲公民權議題未來何去何從。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全世界國家降低投票年齡是很正常的趨勢,但其他國家只要修法就可以,台灣卻把18歲公民權拉到修憲的層次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有人質疑,這次修憲未過關,是因為修憲門檻太高。廖元豪認為,民眾多半也不見得反對18歲投票權,但是人民要參與公投時,其實是要有一個動力的,動力包括某種衝突性,這一次的大選,台北市的投票率相對新北市高出許多,原因就是沒有勝負的問題,實力相差遠,沒有衝突,選民自然降低投票意願,18歲投票權反而因為好像看起來沒有人反對,根本無法獲得重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修憲案沒通過,未來該怎麼走?廖元豪認為,最根本要做的是,走進社會,走進社區。「社會說服」是所有社會運動非常重要的事情,無論是要修憲還是修法,要推一個法案,不是等到修憲案通過才開始說服這個社會,說服是一件很長的事情,任何議題,從少數變多數需要時間磨合。一個議題,如果推動者從來不跟反對者對話,這種單方面倡議,可以在社會運動的初期造成衝突,產生話題,但是走到最後,想要真正說服社會,就必須聽到對方的聲音。

廖元豪也提到,討論18歲公民權時,聽不到反對者出來反對,反對的人只能默默地反對,因為站出來就會被貼上「保守」標籤。因此一個議題要取得社會共識,就要聽到兩邊的聲音,所以支持的人要去想,要如何說服長輩,站在同理的立場,不管要修法還是修憲,該做的第一步,就是把18歲投票權的價值和對社會的好處,讓大家都理解並且能看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