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7)日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慶祝典禮,歡慶首批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機台設備運抵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台積電並於典禮中宣布擴廠計畫。典禮上風風光光,但市場近來也有不少擔憂,像是幾年之後產能是否會有過剩的問題?外界也質疑可能技術外流、人才外流,更重要是海外設廠成本比在台灣高出50%,且找不到人上工更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移機典禮於美東時間6日登場,第一期工程預計於2024年開始生產N4製程技術,會上也宣布該廠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擴建,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兩期工程總投資金額約為4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兆元),成為亞利桑那州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
移機典禮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領銜主持慶祝典禮,與會貴賓包括美國總統喬.拜登(Joseph R. Biden)、商務部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亞利桑那州州長道格.杜西(Doug Ducey)、鳳凰城市長凱特.加列戈(Kate Gallego)、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超微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以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
台積電在慶祝典禮中揭示了六項支援先進半導體技術生產的機台設備,其中包括來自長期合作供應商的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ASM 公司、艾司摩爾(ASML)、LamResearch、KLA 公司、以及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該廠完工後將應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生產,實現未來幾年的下一代高效能及低功耗運算產品,很高興與台積電在美國的夥伴攜手合作,成為半導體創新的基石。總裁魏哲家也說,這展現了台積電為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而在美國建立半導體生態系的決心,此專案正是公司與客戶、供應商及合作夥伴組成台積大同盟以進一步擴大合作並釋放創新的最佳例證。
台積電移機典禮眾星雲集,不僅第一期工程將在2024年生產4奈米製程,也同時宣布第二期的擴廠計畫,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兩期工程完工後將合計年產超過60萬片晶圓。董事長劉德音也預估,兩座工廠一年營收可達100億美元。
其實近來台積電深受不少質疑,外界憂心幾年後產能過剩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就指出,其實終端市場的運用將持續朝向最新、最先進製程推進,也就是量產初期可能應用於智慧型手機、CPU與GPU,但先進製程將逐漸成為重要領域,將有越來越多應用延伸到AI、AR與VR、高速網路、車用與電競上。看得出來台積電老神在在,認為公司技術領先,趕得上趨勢與未來市場需求,公司有明顯優勢勝過競爭對手,也有信心可以吸引更多客戶開案。
此外,外界認為海外設廠將使技術外流、人才外流,不過之前台積電不只一次表示將持續投資台灣,曾任台積電獨立董事的施振榮跳出來力挺,表示實際上透過在海外投資,才能讓台積電透過隱性的技術與管理財回收,反而可以創造長期更大的總價值,讓台積電的技術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投資獲利最終也會回收到台灣。
在人才部分,劉德音曾對外表示,派到美國的工程師有500、600位,但台積電在台灣有5萬多名工程師,強調沒有「外流」的疑慮。至於產能部分,目前台積電「每月」約生產113萬片,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兩期若完工將「年產」超過60萬片晶圓,因此許多業內分析師都認為,除非台積電先進製程停下腳步,否則短時間內半導體晶圓代工霸主地位依舊難以撼動。
而除了美國廠計畫外,外媒也報導,日本官方正向台積電爭取再蓋先進製程工廠、擴增日本產能,並力邀極紫外光設備(EUV)獨家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在先進製程合作。美日兩國積極佈局半導體且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於此同時歐洲各國也無法停下腳步,繼先前傳出的捷克、德國、義大利,現在也傳波瀾有意向台積電招手。
各國紛紛向台積電遞橄欖枝,主要還是因為俄烏戰爭、新冠疫情讓整體供應鏈長鏈變短鏈,再加上為了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在地化布局勢不可擋,不僅凸顯台積電在半導體界的重要地位,更能當台灣產業領頭羊,帶著一批台廠供應鏈前進國際,做的不僅是台積電的生意,還有更多來自國際的機會,因此許多專家與學者都樂觀其成。
不過,海外設廠也面臨許多考驗,許多投資人擔心投資初期可能使台積電獲利與毛利率下滑,畢竟海外設廠成本太高,張忠謀就說過在美國製造晶圓的成本,比台灣高出50%以上,且人力也是一大問題。前車之鑑看看鴻海的威斯康辛州廠也幾度傳出缺工窘境、招工不如預期,連創辦人郭台銘也不止一次提到在美徵才的難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挑戰歷歷在目,外媒還預期台積電在人才方面,可能搶不過80公里外的英特爾,也因此傳出台積電曾向美國商務部反映成本過高、人力不足等問題,希望官方能提供協助。也難怪今日張忠謀在典禮上「透露隱憂」表示,25年前他在華盛頓州嘗試建造半導體廠,但他以「一場惡夢」形容那次的計畫,並說「這次我們準備充足多了」,而美廠的布局中長期是否為台積電帶來正面效應,全球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