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九合一選戰中,民進黨用了不小的力氣打「抗中保台牌」,結果慘敗,令各方印象深刻。由於2024總統大選,兩岸議題必然為重中之重,頗多討論聚焦於「抗中保台牌」的效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抗中保台」的成敗看法不一
《路透社》報導,「主要反對黨國民黨 (KMT)贏得首都控制權,無疑是對總統蔡英文押注「抗中保台牌」的挫敗。」《香港01》報導,「九合一大選」蔡英文『抗中保台』失效 「國際挺台」不靈了」這類的論斷不勝枚舉,藍營的專家學者頗多利用此類論斷,並大加鼓吹。不過,趙春山則不敢小看「抗中保台」在2024大選中的效應。
有些媒體與評論者認為,「抗中保台」話題不適合地方選舉的屬性,強力主打此話題是轉移了焦點,搞錯重點。可能是如此,但2014年的地方選舉結果顯然受兩岸議題影響甚大,應無疑義。
「抗中保台」失效在於民進黨的錯誤
比較可能的情況是,無論誰執政中央,若激怒了選民,在地方選戰中原本對自己有利的議題都可能在當次選戰中豬羊變色。何況,民進黨高喊「抗中」,該黨政治人物或親屬卻不乏私下赴陸,想與大陸做生意者,又將局面搞到要年輕人上戰場;同時,「抗中」的結果竟是,連自己標榜吹牛的護國神山都已成為美國撿現成的大肉餅。在在曝露出民進黨版的「抗中保台」存在極大的欺騙性,實質傷害了台灣的利益既深且鉅。選民最不願意被騙,一旦發現受騙,一定加倍奉還。
難道「抗中保台」失效了嗎?這次民進黨也大打民主牌,難道台灣人民不要民主了嗎?顯然,針對此議題的效用,不能以這次選舉結果論斷。
只要有一般常識判斷能力就可知道,兩岸問題的總根子在兩岸政治體制的差異,台灣人民對中共的統治有巨大的恐懼與排斥,中共對統一越來越急切,若情勢不變,和平統一看不到絲毫成功的機率,兩岸若發生戰爭,幾乎可以預斷是中共武統,不可能是台灣發動。只要兩岸一直未統一,而且政治體制差異未消除,台灣都必須提防被武統,應勿庸置疑。
在這種情勢下,「抗中保台」會因為這次民進黨慘敗失效嗎?恐怕只要民進黨不改變路線,就一直會有一定程度的效力吧?
「抗共保台」比「抗中保台」有力量
「保台」作為一個台灣方面的總體目標,應該能獲得超過9成人民的支持,由於幾十年來對台灣唯一的危脅來自對岸,若要保台,對抗大陸就不得不然,這是客觀形勢之必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問題的關鍵出在「抗中」的戰略定位。部份獨派人士多年來盡其全力將「中國」免費送給大陸或中共,將中共統治下的大陸與中國之間畫下等號,這與事實基本面及國際政治的現實之間存在不小的矛盾,必然會誤導台灣在兩岸關係上的戰略定位,傷害台灣在處理兩岸關係時的機會與優勢,削弱台灣的內部與外部力量。
是不是應該是「抗共保台」更符合事實基本面,且能讓台灣與大陸處於「人民內部矛盾」的地位,令台灣能與大陸人民以及海外華人在相同頻率上互通聲息,具備催化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的酵素功能。若最終能消除兩岸政治體制的差異,是不是兩岸更能具備穩定而可持續的和平條件,對台灣更有利?
是故,這次民進黨使盡全力操作「抗中保台」慘敗,應該是民進黨的戰略定位、路線與作風失敗,而不是「保台」這個總目標本身不被認同。這個議題必然在2024年大選中捲土重來,民進黨應會總結此次的教訓,提出的論述只會更加辛辣、聳動、煽情。
此外,2024大選前是否會再發生類似大陸軍演、「反送中」、「白紙運動」等事件,觸動台灣人民「保台」的恐懼或激情,利於民進黨煽風點火?實在難料。
國民黨依然流連於落敗的死胡同
如果國民黨還是說著「就是『親美,和陸,友日』,這就是我們的路線沒有別的。至於九二共識是否翻頁,因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的,要翻頁也需要雙方一起處理」這般夢幻囈語,一廂情願地自以為能冶中美冰炭於一爐,並高舉連國民黨內部都眾說紛紜的「九二共識」破旗,給人在中共面前奴顏婢膝,用力諂媚舔蹭中共的形象,違反台灣人民「保台」的共同意志,就會給「親中或親共賣台」的指控具象的根據,恐怕敗率不小。若是回到「一中各表」,「一中是中華民國」的說法,與事實基本面落差極大,恰恰白送民進黨可以批判自己的強大火力,敗率也不小。
或是國民黨人想利用情勢,以戰爭嚇唬台灣老百姓,藉此推銷媚共的「九二共識」,甚至說「兩岸未來若發生戰爭,可能是因為台灣『拒統』,而非因為台獨」之類有意張大中共威風的糊塗話,自縛手足,不知所適,不敢作為,也是必敗。
還有一類國民黨人只知高喊「保衛或捍衛中華民國」者,除了空洞激情,都無實義,恰恰為民進黨之以中華民國為旗號的台獨論述做墊被,以國民黨的廢腦笨嘴,怎麼能說得過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進而「保衛中華民國台灣」?
國民黨在兩岸的論述與作為一路潰敗,依然流連於失敗的路線上,內部沒有統一的新思維與新論述,已為不爭的事實,前黨籍高官葉匡時11月29日說了:「若國民黨無法提出國人能信服的兩岸論述,任誰出來大概都會敗選。」應該是深切體會後的警告。
●作者:朱駿/時事評論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