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4時期數次通膨衝擊 央行總裁點出控制比歐美好4關鍵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受邀演講說明,台灣四時期曾面臨數次通膨衝擊,2021以來通膨表現相對主要國家穩定,主要是4大關鍵。(圖/資料照,記者顏真真攝)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2022-11-29 16:58:10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29)日在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專題演講指出,回顧台灣4個時期曾面臨數次通膨衝擊,主要多來自外來的供給面衝擊,即輸入性通膨,而2021年起台灣通膨雖然上升,但與多數主要經濟體比較,台灣通膨相對溫和穩定,主因有4大關鍵,2021年至2022年我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5%,央行更預估明(2023)年台灣通膨率會回降至2%以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架構演變,楊金龍表示,共有4大時期,包括一、1971年至1982年台灣高通膨時期,2次石油危機期間,台灣通膨大幅上升。1971~1982年台灣平均CPI年增率達10.8%,央行採價量並行緊縮貨幣政策抑制通膨;實施固定匯率並搭配資本移動管理,使貨幣政策具自主性。

▲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架構演變。(圖/央行提供)
二、1983年至2007年台灣通膨轉趨溫和時期。他說,此期間,僅在1989-1992年通膨率較高(此期間CPI平均年增率為4.16%),而同期間總薪資成長率高達 12.49%,且經濟成長率達7.74%,央行採價量並行緊縮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膨,致1983年至2007年我國平均CPI年增率為1.8%;另為因應金融自由化與全球化,央行於1989年改採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並於1992年公布M2成長目標區。惟在2000年後,受全球化等因素影響,國內投資率走低,致超額儲蓄擴增,為國內帶來充沛資金,是日後國內利率走低的主因之一。

三、2008年至2020年台灣通膨低且穩定時期,全球金融危機後,國內出現投資不足,通膨率低之現象,如2008~2020 年我國平均CPI年增率為1%。在物價穩定與超額儲蓄擴大下,央行貨幣政策寬鬆,亦調整利率操作策略,以強化貨幣政策傳遞效果,並於2020年調整M2成長目標區為參考區間,發揮中長期通膨定錨機制的作用。

楊金龍說明,此時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台灣政策利率伴隨全球利率走低,且因國內企業投資不振,由資金需求者轉為供給者,政府部門亦於2014年至2019年出現超額儲蓄,致國內全體超額儲蓄擴大。

四、2021年迄今台灣通膨走升。2021年通膨率受供給面(COVID-19 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瓶頸)及基期因素影響而走升,2021年至2022年我國平均CPI年增率為2.5%;2022年以來,因全球供應鏈瓶頸未完全紓解及俄烏戰爭,進口原油及糧食等價格攀升,國內物價大漲。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物料及商品行情上揚,今年新台幣貶值雖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但國內通膨尚屬可控。

他指出,像是今年1至10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1.17%,因新台幣對美元較上年同期貶值 5%,致以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漲幅升17.10%,估計此將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12至0.25個百分點;若今年新台幣對美元平均貶值6%,則對CPI年增率影響為0.15~0.30個百分點。

楊金龍也強調,與主要經濟體比較,2021 以來台灣通膨表現相對穩定,主因有4大關鍵,一、受疫情衝擊較小且循序解封,未影響商品生產;二、政府採平穩物價機制,且較無物流不暢通、勞動市場緊俏等供應鏈瓶頸問題;三、台灣與主要經濟體對於能源價格的應對機制不同,台灣由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配合政策吸收成本,穩定能源價格,降低其外溢效果,而美、歐等國初期讓油電價格自由反映市況,致能源通膨壓力外溢至其他商品與服務項目;之後,其政府編列預算進行補貼,甚至設定價格上限,惟已難舒緩通膨壓力;四、台灣因應疫情之財政及貨幣政策激勵規模相對較小。

展望未來,楊金龍提到,央行預期明年台灣通膨率回降至2%以下,經濟成長走緩,全球供應鏈瓶頸逐漸紓解,國際貨運費率走低,原油等原物料價格將回跌,央行9月理事會預測明年台灣通膨率為1.88%;另因國際景氣趨緩,制約台灣出口與投資動能,經濟成長率將降為2.9%,因主要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之外溢效應與國際景氣趨緩影響,主計總處已下調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概估數,加以預期第4季出口負成長與投資動能趨緩,本行將於今年12月理事會會議後公布明年經濟成長率、通膨率新的預測值。

另外,國際機構預估明年全球通膨率仍高,主要經濟體經濟成長率可能轉負,今年以來,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明年雖可望低於今年,惟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轉為衰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金龍表示,在高度不確定的年代下,央行彈性的貨幣政策架構,將可協助台灣達成物價穩定、金融穩定與經濟成長的法定目標,尤其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是長期停滯,仍待觀察。而台灣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受到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會產生龐大的外溢效果,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的衝擊。

因此,他說,在國際經濟諸多的限制下,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台灣宜採取管理浮動匯率,並實施若干程度的資本移動管理,以保有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達成國內經濟目標,央行也會密切觀察國內外經濟走勢,採取適當的貨幣、信用與外匯政策,以降低來自國外的衝擊,追求台灣的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