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中國防疫創出以手機定位揪出「時空伴隨者」,中國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近日表示,追溯時空伴隨者要適可而止,防控重點不在此,要求他們居家隔離及監測也不符合防疫20條中的科學精準防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官方11日公布優化防疫20條,強調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探討優化防疫20條下,「時空伴隨」的劃定如何體現精準防控。
「時空伴隨」是中國獨有防疫制度,健康時報引述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今年3月2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記者會上,指出「時空伴隨」又名為「時空交集」,一般是指14天內與確診者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網格內,共同停留過一段時間的人。
但多地對「時空伴隨」的定義不同,例如長沙市疾控中心表示,在戶外開放空間,同一基站一定距離範圍內有過規定時長(例如10分鐘及以上)軌跡碰撞的手機號碼,定義為可能暴露的「時空伴隨」。
重慶共青團官微指出,「時空伴隨」是指本人的電話號碼與確診號碼在同一時空網格(範圍是800公尺乘800公尺)共同停留超過10分鐘,且最近14天任一方號碼累計停留時長超過30小時,查出的號碼為「時空伴隨」號碼。
安徽省壽縣疫情防控指揮部16日發布尋找陽性感染者軌跡交集人員的通告,指出與感染者活動軌跡有時空交集的人,需要第一時間報備,做好居家3天健康檢測,3天2檢。
同日浙江省台州疾控也發布,與陽性感染者有時空交集的去返台州人員要報備。
健康時報訪問常榮山,他表示,由於各地防疫情況不同,具體執行時對「時空伴隨」的劃定不同。
常榮山表示,這些劃定標準在以往病毒株傳播力較弱,總感染率較低時,有利於排查出可能的密切接觸者,切斷傳播途徑。但目前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在初次發現陽性病例時,已經有不少病例,加上現在BA.5病毒變異株傳播力較強,流調追溯難度大。
他指出,「對時空伴隨者的追溯必要性已經不大了」,只是對於一些中小城市,初次發現陽性病例較少時,對於追溯密接者或許還能提供線索。
常榮山認為,「時空伴隨」800公尺的劃定範圍仍然較大,「時空伴隨者」的空間劃定應宜短不宜長。「對於疫情防控來說,追溯時空伴隨者要適可而止,防控重點不在此處。」
他又說,要求「時空伴隨者」居家隔離、居家健康監測,與防疫20條中的科學精準防控不符合,更重要的是會耗用大量防控資源。
他認為,應集中有限資源對付今冬疫情高峰,流調力量應轉到確診者診治、重症救治的大方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表示,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受訪時說,「時空伴隨」在第九版防控方案有所闡述,是涉疫場所的暴露人員,這類人在20條內沒有提及,但仍然在實行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在流調後進行3天2檢,及時排查。
她表示,對這類人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的要求,都是各地加碼的做法。(編輯:陳沛冰/呂佳蓉)1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