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G20峇里島峰會,11月16日正式落幕。作為新冠疫情後睽違三年以來各國領袖的實體會面,大夥齊聚一堂來宣示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努力,在團結的形象上做出確實是很大象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在峰會進行的同時,也發生不少插曲,包括在波蘭東部地區發生疑似遭俄製武器擊中,造成2人死亡的悲劇。以及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疑似心臟不佳被送往醫院,隨後早早飛離印尼等。此外美中兩國領袖也暌違三年再度會面,拜登在會前就稱,這是確認彼此紅線的機會。
無獨有偶,發生在波蘭東部的飛彈射擊事件,正好也是北約成員國與俄國間踩到「紅線」的敏感時刻。拜登過去就曾言「會幫助守好北約的每一寸領土」,而今身為北約成員的波蘭領土遭受波及,反而瞬時間各國都相對克制,避免先指責俄國,也是知曉在國際峰會當下,更是無法隨意跨過紅線。
特別是G20峰會閉幕時,所採取的宣言中就強烈指出「不能容忍核武器的使用和威嚇」。雖然避免直接譴責俄國,但根據筆者側面了解,事實上談到一半時,俄國就明顯展現出放棄的態度,與其坐著被譴責,不如直接離席。隨後俄國對於談判就相對消極,並發生拉夫羅夫身體不適事件。美中俄三國在峰會中互探底線,成為實體會議上明顯可見的一景。
波蘭東部危機考驗G7反應力
波蘭東部的飛彈爆炸事故,同時也讓G7各國領袖在16日白天臨時更改行程,進行緊急會議因應。然而在這時,也同時看見G7領袖睽違見面,卻跟過去的領袖相比,仍缺少那麼一點存在感。
比起上一屆G20羅馬峰會,2022年的G7各個成員國的領袖已歷經大換血。不僅德國,義大利與英國紛紛換新領袖,讓甫剛上任一年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算是「相對資深」,就任第二年的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理馬克宏,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則已可算是「資深成員」。
對比過去德國的梅克爾,義大利薩柯吉,英國強生,日本安倍晉三等人長期執政,給人強烈的個人印象。G7成員國在三年後,再度於G20峰會實體見面,卻看得出領袖們間熟悉度不高,總是有點貌合神離,而在此時卻正面臨世界局勢的大轉變,讓G7領袖討論的公信力必須重新建立。
特別是美國跟日本,同樣都面臨近來支持度低落的窘境,讓領袖們背著低民意出發。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影響,G7各國經濟也普遍低迷,過去2008年時,G7國家還能佔有整體G20國家55%的GDP,如今已經滑落到四成左右。波蘭東部的爆炸或許是偶發事故,但確實考驗到「新版G7」領袖們如何做好合縱連橫。
廣島峰會成G7向心力集大成?
在G20與APEC峰會過去後,未來更重要的是於2023年5月的G7廣島峰會。首相岸田文雄祖先一家來自廣島,在面對低民意、低經濟,勢必希望能在這半年內做出成績,並在自己家鄉將聲勢拉抬到最高點。
然而現實面是,岸田需要藉由開放觀光客等猛藥來拉抬國內消費,再來就是經濟振興措施上能否拿出中長期的願景。如果到明年5月G7前支持率仍無法回升,恐將促使岸田政權提早下台。
而根據政府相關人士對筆者表示,岸田文雄對於執政仍是相當有自信,相較下日本的在野黨跟美英等國不同,依舊羽翼未豐,暫時威脅不了執政的自民黨。就算在低迷支持度時期解散,應該還是能確保國會過半,如同拜登民意支持度雖然不高,但是在期中選舉仍是未居於絕對劣勢,也可看見後疫情時代人民偏向保守的想法。
只是,這屆G20沒有拍團體照,晚餐會時領袖們各聊各的,完全沒有團體感,讓人擔憂未來在美中持續對峙與俄烏衝突下,這種團體式的峰會將漸漸走上無影響力。
同樣的壓力,現今也落在岸田身上。G20與APEC峰會,各國透過實體見面重新熟悉彼此,在未來半年內,將G7各成員國的向心力再度凝結,或許才能讓G7成為後疫情時代,自由民主陣營最有話語權的組織。
●作者:鄭仲嵐/BBC中文、德國之聲中文等外媒駐東京特約記者,作品見諸於台灣、英國及日本媒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