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來出現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高峰,但相對過去嚴格實施的動態清零,日前中國當局又公布了「防疫優化20條新措施」,包括入境隔離從7+3共10天,縮短為5+3共8天;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也減為1次;並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另外也有數個省市取消區域核酸檢測。不過在「優化20條」出台後,看似給防疫鬆綁透露了一絲希望,但是在各地區卻出現了各自為政的狀況,有些地方因嚴厲隔離而引起反彈,有部分地區卻批評地方政府直接「躺平」。專家分析形容,現在中國的防疫政策騎虎難下,各地政府只能「自求多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國家衛健委17日公布,16日全國報告新增新冠肺炎2萬3276例,其中無症狀感染就超過2萬例。根據官方數據,感染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主要出現在廣東、重慶、河南、甘肅和北京等地,雖然染疫人數持續上漲,但是重症人數卻不多。
過去中國奉行動態清零,導致地方政府採取極端防疫,但後續又出台防疫優化20條措施,試圖縮減封控力度,但在對抗疫情上,地方政府的防疫政策卻出現分歧。
先是看到重慶市,隨著疫情逐漸嚴峻,當地政府16日發布公告,要求民眾「非必要不離渝(重慶簡稱),非急需不離渝」,卻因此引起民眾抗議。另外一方面,河北石家莊卻宣布停止全員核酸檢測且不查健康碼,也遭到民眾指責「躺平」,甚至登上了社群熱搜。北京朝陽區則是關閉非社區核酸檢測點,但進入公共場所須查驗24小時核酸的要求照舊,以至於民眾在為數不多的核酸點大排長龍,引起上班族強烈不滿。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接受《
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嚴厲防疫政策在中共二十大後有鬆綁跡象,「中央在防疫指導方面一定會慢慢鬆綁,至少讓民眾怨氣不會衝著它,但地方執行就是按照自己理解,或是按照自己水平去執行,所以出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任瑞紅認為,中央只公布方針,實際上卻是在考驗地方政府的執行應對能力,「中央不願意背這個鍋,但地方官員又沒有這麼強的執政能力、應變能力來解決自己本土防疫問題,所以造成混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政府組織「中國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現在這種情況就是騎虎難下,在武漢封控之後,習近平以及中國政府沒有及時進口國際上的先進疫苗,造成很多薄弱環節,這個錯誤是他們造成的。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楊建利分析,嚴厲封控的政治需求在習近平連任後降低,加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激增,以及來自國際社會施加的壓力,使中國政府不得不再動態清零政策上鬆綁。但由於態清零政策是習近平「引以為傲」的政績,加上中國製疫苗效力不足,使各地政府無法真正開放、與病毒共存。楊建利指出,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封控和放鬆間搖擺,依照染疫數字高低「時緊時鬆”」,且戰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