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秋冬氣候條件影響,台灣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較差,尤其11月進入空氣污染高峰期,若長時間待在室外可能對呼吸系統造成傷害。不過國健署提醒,民眾若開車外出,其實將窗戶關閉,都不一定能躲過空污,因為除了室外空氣物質外,車子本身以及乘客也都會產生空污。建議在汽車啟動前,開窗將車內冷氣採用外循環,行駛中且遇到塞車時,將冷氣換回車內循環,若在車內抽菸或乘客人數較多時,則要開窗並將冷氣採外循環,才能有效避免空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健署表示,車內空氣污染可分成「室外空氣污染」、「車子本身」、「乘客產生」3類來源,其中大部分車內的空氣都是由車外空氣透過開窗或者通風口進入車內,因此若在塞車或者車流量高的道路上開窗戶,會讓車外的空污進入車內。此外,車子本身的材料也可能是車內空氣污染的來源,因為車子多半由許多不同的塑膠、黏膠、油漆等物質組合而成,有些物質可能會釋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等,特別是新車在炎熱高溫的情形下,釋放出VOCs的濃度會比較高;除了上述兩種來源,駕駛或乘客也可能產生車內空氣污染。
為了對抗車內空污從上車到行駛中依照空污來源不同,進而可採取以下不同動作改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汽車啟動前:車在炎熱高溫情形下,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濃度會比較高,在此情況下,建議
剛上車時可開窗流通,將冷氣採車外循環。2、汽車行駛中:塞車或車流量高時,建議
不要開窗,將冷氣採車內循環,以避免車外空氣污染進入車內。
3、汽車行駛中:乘客若在車子內抽菸或者乘客人數較多,空間中呼出二氧化碳氣體也會增加,造成車內產生空氣污染,此時則建議
開窗並將冷氣採車外循環。
國健署提醒,現今汽車冷氣除了選擇內外循環模式外,也有輔助過濾空氣的功能,因此提醒民眾要降低車內空污濃度,
除了判斷是否開窗流通外,也要留意汽車冷氣濾網的更換及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