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零政策如各界預期,並未在二十大過後呈現鬆綁態勢,反而在各地出現疫情嚴峻的消息,各種嚴苛防疫措施則更加縮緊民眾的生活空間,包含北京、上海、廣州、內蒙古、河南等地陷入對病毒與生活失序的擔憂;其中鄭州富士康廠員工「逃疫」的展現了人民對防疫多頭馬車政策的嚴重困擾與不信任,而手機、筆電、消費性電子等3C產品生產線也面臨被迫撤出或減產的危機,中共政權如今陷入選擇要保住北京顏面,堅持動態清零的嚴苛防控政治考量,亦或是穩定鄭州局勢,挽留企業與生產線的經濟考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經濟明顯進入增速減緩的衰退期,背後原因包含北京政權鐵腕監管數位、補教、房地產等事業,以及全國性的嚴苛防疫清零政策,隨著時間進入第四季收尾階段,為了挽救經濟頹勢各界無不努力想在最後「拚一把」好過年;然而年節還沒到,已經有不少民眾開始感嘆今年又要「就地過年」,尤其是鄭州富士康廠區員工們在接受到當局稱鄭州「疫情形勢複雜嚴峻,疫情正處於快速上升期」的消息後更開始恐慌,有人發現物資逐漸匱乏、有人謠傳廠區將成躺平試驗區,在中共過去這三年來不斷灌輸民眾「病毒很可怕,必須全面清零不得躺平」的概念下,員工們為了生計、基於恐慌心理只好一個個出走,就怕現在不跑之後沒得跑。隨著網路上的輿情與畫面延燒,河南與鄭州當地官方與媒體再也壓不住風波後,鄭州市才開始調整管控。逼迫中共面臨兩難抉擇。
所以鄭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風波起因在於大批鄭州富士康廠員工被捕捉到「赤腳奔走」、「繞遠路返鄉」等畫面,更有不少員工的親屬透過社群媒體訴苦,這才吸引外媒關注為何會有大量工人從這座蘋果公司(Apple) 在中國最大的iPhone組裝工廠中逃離。不過追溯時間線回頭看,鄭州與中國各地疫情爆發的起因應相差不遠,那就是在二十大舉行前的十一長假過後的疫情升溫。根據河南官方於於10月19日發出的通知指出,包含河南省腫瘤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大一附院、河南省三院、鄭州航空港區、富士康企業等地陷入「複雜難解的疫情態勢」,必須對在鄭州往返的人員開展排查,曾到過上述地點的人一律實施集中隔離管控措施;即使未去過上述地點的鄭州人,也要進行所謂的「風險研判」。
當時已經有鄭州居民喊出「這次鄭州的疫情超乎想像的嚴重,堪比年初的上海」、「鄭州方艙已滿」等,也有醫護人員到場支援幾天後確診,結果整組醫護人員得直接就地隔離,顯示當地疫情確實嚴峻,然而到了10月31日這座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仍只回報了40例確診案例,與之相對的是地方政府的大批封鎖,其中特別被點名的富士康工廠也被要求實施封控措施。
富士康是台灣企業鴻海集團在中國開辦的代工廠,旗下的鄭州廠擁有約20萬名員工。富士康不僅是蘋果公司在中國的主要代工組裝廠商,最新款iPhone14更是找富士康作為獨家代工工廠。根據中國《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500強研究報告》的出口企業10強排行,鄭州富士康、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分別位居第1、第4和第5,也就是說光前10名就有3家企業屬於鴻海體系,而鄭州市本身有著超過人民幣1萬億元的GDP產值,其中電子資訊領域規模佔比最大,而該領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來自於鄭州富士康,因此鄭州經濟甚至整個河南都離不開富士康的說法其來有自。
除了本身企業規模龐大、帶來巨額收入外,富士康也幫助河南政府與鄭州當地的企業建構了不少配套的生產線與供應鏈,例如替整個電子資訊領域吸引大批高端人才與技術型勞工,就連鄭州航空港的崛起也可說是因為必須協助富士康出口蘋果手機的功勞,因此當外媒分析指出蘋果公司有意減產30%,甚至可能演變成讓富士康轉移生產線時,對於鄭州政府、河南政府與相關產業鏈來說,帶來的巨大經濟打擊迫使他們不得不回頭承認病毒「並不可怕」或坦言「封控管理混亂」。
這套打臉中央恐嚇病毒威脅性強、必須全國動態清零的說法,首先由河南省當局發出。當局表示為了讓城市逐漸恢復活力,必須「科學精準劃定風險區」,不能因為有個別疫情就長期無差別封控整個小區,鄭州衛健委更一反「排查封控」的要求改稱「新冠肺炎不可怕」宣布會隨之調整當地管控措施,河南省長王凱本月1日更親自前往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的生產廠區、生活社區,頗有官方替你撐腰的意味,目的就是為了讓當地員工們安下心,順利恢復生產。
然而種種舉動卻引來對於新冠病毒與中共防疫政策的質疑,例如河南「鄭州日報」刊登社論稱,當局將調整封控措施堅持 「放中管、動中清」,盡力維持社會面清零為主攻方向,但各地仍有不少社區居民被困住不得出,民眾們也不禁吐槽這是「表演性解封」;另外鄭州市衛健委官方那篇「新冠肺炎不可怕,可防可治,鄭州權威專家來解答」文章中,官方解釋言下之意就是雖然鄭州病毒具傳染性,但通過患者自身免疫的過程,疾病就可以自己康復,雖然是要眾人不要驚慌、減低民眾與富士康員工的恐慌情緒,但河南政府的變調發言實在與北京政權堅稱的病毒傳播後會如歐美「害死一票人」,所以不得不祭出極端的動態清零、方艙隔離措施相差甚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州富士康員工被迫徒腳逃亡返鄉的畫面,讓不少中國人諷刺就像是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的逃難潮,近來對於中共清零政策也頗有微詞的前中共喉舌媒體總編胡錫進更批評,鄭州市主流媒體不能發聲、無法彰顯媒體公信力,顯然加劇了疫情帶來的混亂,然而若要追根究柢,地方政府從動輒靜默封控到稱病毒不可怕的發言變調,實際上象徵的是北京當局所堅持的防疫政策失敗第一槍。
在習近平為了集中權力而加強防控百姓的清零政策下,中共高層們如今面臨的是鄭州與北京這兩地分別代表了「經濟」與「政治」的選擇,究竟要不要為了經濟而停止動態清零呢?還是為了更加集權而眼睜睜看著經濟衰退不可逆、外企奔逃出走?答案或許只在那個已然稱帝、試圖打造歷史地位的領導人腦中不斷盤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