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種率普及,但要注意的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自身疾病狀況或其治療方式,即使接種疫苗後仍無法產生足夠之保護力,曾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施打後僅有31%的抗體反應,因此衛福部已於9月份公告
一年內曾接受實體器官移植、血液幹細胞移植或 CAR-T治療,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等4類族群,可申請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新冠預防藥) 作為暴露前預防。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進一步解釋,免疫功能低下病患難以經由疫苗主動激化免疫保護,直接投以單株抗體,更能提供足夠的保護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提到,全球約有2%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處於新冠肺炎高風險之中,包括器官移植患者、血液腫瘤患者、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接受免疫製劑患者、接受化/放療的癌症患者、HIV患者。一般民眾在接種疫苗後,多數可達到92%的保護力,HIV患者、免疫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約為80%或79%,但血液腫瘤患者僅有50%保護力,器官移植患者甚至僅有31%。
吳麥斯解釋,器官移植患者疫苗保護力不足,是因為移植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以及終身需要服用免疫製劑,抑制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的排斥反應,也因此造就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功能較一般人低的狀況。健康人體施打疫苗後可以激化自行產生免疫保護力,而免疫低下的患者就需要採取「被動免疫」的保護,也就是直接投以長效型單株抗體,提供不足的保護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免疫功能低下病患的預防性單株抗體,台灣衛服部已採購10,000劑供施打,且日前食藥署也通過緊急授權該藥品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COVID-19確診者。目前在台大已有約200多名免疫力低下患者進行施打,並無明顯的副作用,開放
一年內曾接受實體器官移植、血液幹細胞移植或 CAR-T治療,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等四類族群施打,可望透過預防性單株抗體幫助降低83%的新冠肺炎感染風險。
吳麥斯呼籲面對國境開放,以及秋冬病毒感染高峰期,免疫低下病患需要多重的防疫保護,包含配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施打COVID-19疫苗以及第二次追加劑外,若有符合施打資格的病患,應主動諮詢醫師申請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在接種疫苗以外多一層保護,望能降低感染、重症與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