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年度首例霍亂病例現蹤 CDC籲留意飲食衛生

▲疾管署提醒,由於霍亂弧菌可久存於汙水中,ㄧ旦生食受汙染水域捕獲的海鮮,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就有可能遭受感染。(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2022-11-03 15:22:05
疾病管制署今(3)日公布我國今(2022)年首例本土霍亂確定病例,為40多歲本國籍女性,於10月18日開始腹瀉,10月22日因持續頭暈、噁心、嘔吐、解水樣便及上腹部疼痛就醫並收治住院,因糞便培養出疑似菌株,於10月28日通報,並於11月2日檢驗確認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表示,該名個案有高血壓、癌症、胃潰瘍等慢性病史,平時有服用強效胃藥,降低胃酸分泌以治療胃潰瘍。個案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平日三餐多自行烹煮,曾食用生蝦及生蚵,同住者3人皆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啟動各項疫情防治調查,並安排採集個案同住家人糞便檢體送驗,此外,亦轉知地方政府食品衛生管理單位進行衛生稽查及汙染食品來源之追查,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疾管署統計,2018至2021年每年本土病例數分別為7、0、1、0例;另近5年無境外移入病例。近期國際霍亂疫情升溫,今年迄今累計29國報告霍亂病例,其中南亞孟加拉、巴基斯坦及阿富汗因洪災造成大規模疫情,此外,西亞敘利亞及黎巴嫩、東非馬拉威及中美洲海地等地亦皆有爆發大規模霍亂疫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為2至3天,透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由於霍亂弧菌對胃酸的抵抗力不佳,通常須吃入大量的細菌才會致病,但對於胃酸不足、胃部切除過的人或免疫機能較差者,少量細菌即可能致病。感染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

疾管署提醒,由於霍亂弧菌可久存於汙水中,ㄧ旦生食受汙染水域捕獲的海鮮,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就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蠔或未熟貝類等。此外,食物應充分煮熟,烹調及製備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非立即食用的食物應加蓋後置入冰箱保存;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請於24小時內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